一、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如經云: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解脫就是放下,頭一個放下
身,身不是我,是我所有。這個工具可以利用,借假修真,這就對了。用這個假身體來修
真道,修成心性裡面本來佛,這是佛教。《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自性就是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見性的人是真佛不是假佛。所以我們愈學愈清楚,愈
學愈明白,自己有信心、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當中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歡
喜從哪來的?從淨土來的,從阿彌陀佛那來的。身獨度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
的福德我們無法想像,不可思議。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無量壽,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泥洹就
是般涅槃,意思就是不生不滅。真正得無量壽,證得大般涅槃,跟阿彌陀佛一樣。
「又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遇到這部經,你能夠相信、理解、讀誦、依
教奉行,那你就隨意所願,能度自己也能幫助別人,皆可得度。
『而為上首』,「表以上十六正士為會中無量無邊、一時來集之在家菩薩中之上首」
。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的時候,在家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會疏》及《甄解
》說,「(一)普賢、文殊正是釋迦會中上首,故舉兩大士總攝會中一切菩薩」。第二,
「彌勒是當來賢劫成佛諸菩薩之上首」,彌勒代表賢劫千佛。第三個,「賢護等十六正士
是會中居家菩薩的上首」,在家菩薩。「此說穩妥」,日本祖師大德的註解說得好,表法
的意思非常圓滿。釋迦會上,普賢、文殊代表;賢劫千佛,彌勒代表;十六正士,代表無
量無邊的在家菩薩。
二、大道心有情:菩薩還有情,情執沒有斷乾淨
下面「廣歎」,讚歎這些菩薩們的真實之德。第一「普讚實德」。第一小科「德遵普
賢」。經文只有一句: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
這一句太重要了。「本品從咸共遵修,至品末之不可思議,皆是讚歎普賢大士暨會中
一切菩薩之德」,與會的這些菩薩。『大士』,「大士者即菩薩」,對菩薩的尊稱,「即
大道心有情」。大道心可以成佛,佛是大道心;但是菩薩還有情,情執沒有斷乾淨。這個
情是無始無明的煩惱習氣。
現行跟習氣,阿羅漢見思煩惱的現行斷掉了,但還有習氣。他在四聖法界聲聞法界裡
斷習氣,斷掉之後他就提升,辟支佛。辟支佛見思習氣斷了,他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
斷盡,他就是十法界裡的菩薩,菩薩帶著塵沙煩惱習氣。把塵沙煩惱習氣斷盡,菩薩成佛
了,十法界裡面的佛,相似即佛,不是真佛,在這個位上斷無明。無明斷了,不起心不動
念,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是無明破了,他就脫離十
法界,往生實報莊嚴土,稱之為法身大士。
實報土四十一個位次都是法身菩薩,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斷。這個沒有方法,隨它去
,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多長時間習氣斷乾淨?三個阿僧祇劫。經上比喻,好像酒瓶倒乾
淨擦乾淨了,還有味道,那叫習氣。瓶蓋打開放那裡,別理它,半年、一年再去聞,沒有
了。不起心不動念,哪還有等級?沒有等級。所以等級不能說真有,也不能說真無,每一
個實報土菩薩習氣濃淡問題。到完全斷盡了,實報莊嚴土也沒有了,《金剛經》上說「凡
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現前,常寂光,這時候菩薩融入常寂光,身心都融入。
常寂光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常寂光淨土裡的法身如來
在面前,他要現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沒有來去,沒有先後,沒有遠近,就在面前,
跟我們自己的自性融成一體。雖然融成一片光,但是光能起作用,能現萬法;不起作用的
時候隱,什麼都沒有。起作用時候現,「能生萬法」;不現的時候就是隱。隱現一如,隱
現自在,眾生有感他就現。眾生念佛,佛就現。我們念阿彌陀佛,為什麼阿彌陀佛沒有現
?我們有業障,如果我們沒有業障,阿彌陀佛隨時就現。海賢法師晚年,跟阿彌陀佛那邊
,他的業障沒有了,所以他隨時可以看到。
三、普賢大士之德
「士謂士夫」,士是有智慧、有德行、有道德、有學問的讀書人,就是大道心眾生。
「本經會中,以普賢菩薩為一切菩薩之上首」,他做總代表,代表出家。「餘文殊、彌勒
、賢護等出家在家菩薩,暨十方來會無量無邊之諸大菩薩,皆悉遵行普賢大士之德」,這
句重要,普賢菩薩所表的法,是成佛的第一法,想修行成佛,最高的層次就是修普賢大士
之德。「普賢大士乃華嚴長子,其至德即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不修生不了極樂世界。
淨宗行門五科就是戒律,就是持戒。淨業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學、六波羅蜜、普
賢十願。時時刻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五科相應是正法;不相應,走偏了,走歪了。
淨業三福是最高指導原則,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十善業道經》。另外戒律、威儀,在
第二福。第三福講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依照這個
指導原則。六和敬,那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如果互相批評、毀謗,佛法就
滅了。信眾看到,你們都不是好人,好人不罵人,你們都不是好人,我不學了。
四、真正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真正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現在社會上有六種,第一個,佛教是教育,很少看到。
釋迦牟尼佛一生從事教學,佛教傳到中國來是教學,高僧、高士(在家居士)很多,真的
是有修有證,著作等身。這釋迦牟尼佛教育的宗教。另外有學術的宗教,很多大學文學院
,特別是哲學系裡有佛經哲學,當作一種哲學去研究去了。第三種,經教不學了,以經懺
、法會為主,變成宗教。古時候寺院庵堂都是學校,講經教學。日本出家人告訴我,四百
年前,日本大大小小寺廟統統講經。現在有企業的佛教,把佛教道場做企業經營,好像國
際連鎖店,企業化了。另外,觀光旅遊的宗教,變成觀光旅遊的景點。最後,邪教的佛教
。你學哪一種要搞清楚,最後的結果不一樣。
淨土宗也要教學,像海賢那樣的稟賦可以不要經教,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生不拐彎,
沒有疑惑,可以,為什麼?你會念到開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
,其義自見」。教你開悟,不是跟你講,跟你講,把你的悟門堵死了,你沒法子開悟了。
為什麼會開悟?他得定。一千遍念下去,心定了,用念書修禪定。所以讀書千遍是戒律,
你要守規矩,就一部書,老實念三年、五年,不定什麼時候得定、開悟了,這個好。
現在博士很多,他沒開悟,還是凡夫。持戒、得定、開悟,戒定慧三學,一定要用這
個。用這個方法要什麼樣的條件?人要老實、要聽話、要真幹。一般人來講,要真誠、要
清淨、要恭敬。有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讀書千遍他會開悟。如果沒有這三種心,心
浮氣躁,沒有恭敬心、尊重心,神仙、孔子來教你都沒用。如果把戒律疏忽了,沒用處,
將來都變成知識。
==
現在博士很多,他沒開悟,還是凡夫。
持戒、得定、開悟,戒定慧三學,一定要用這個。
前幾天陪俺爹媽去淡水,在河邊看到漂流木,我爹一直說不能撿太可惜,一直放在那邊會
誘惑人。我忽然有種感觸。違法就像犯戒,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真正守法,死了妄想心,
哪有什麼誘惑?有誘惑就是妄心沒死盡。
所以真的持戒,一定能得定,他心死透了,不癢也不動了,不會妄想僥倖或鑽門偷縫了。
心死透的前提就是有一個巨大的目標或嚴重的後果能打死其他念頭。
比如會嚴重過敏的人,他對過敏物就死心了。
比如想考一百分獲得變形金剛的小孩,他對電視卡通就暫時死心了。
比如了凡先生,他知道命已經被說定了,他可以三天不起一個妄念。
因為沒有非分之想了,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言行就有智慧,很多事不用想,一目了然。
這就是很初淺的智慧了吧?
所以我們要不是時時想到因果絲毫不爽(後果),就是時時想到極樂世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