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6-06-08 19:26:05=============================================
→ sCHb68: 那你受他們影響後的神學跟他們原本的神學, 06/08 15:30
→ sCHb68: 哪個正確度比較高啊? 06/08 15:30
推 theologe: 「正確」?所以又是符應真理觀... 06/08 15:30
→ theologe: 處理的問題不同,得到的解答不一樣時,可以比較正確性? 06/08 15:31
=============================================
sCH從一開始就在關注這個神學認識論的問題,
教理或者我所謂的「信念」如何成為「神學信念」
(參#1NFiIBRi 「神學信念的評估」系列文),
到底追求的目標、或者追求的真理是甚麼呢?
那這邊sCH提到了「正確度」的標的,
我認為這是「符應真理觀」,與我持的「對話真理觀」不同。
那麼,這個真理觀的議題要怎麼談論,或者怎麼找到標準呢?
我在前面的文章(#1NLRDZnl)有提到Aristotle講的五個希臘字,
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真理觀的不同方向或範疇:
=============================================
1.認知層面
信耶穌,或信福音,那當然包括了對於耶穌與福音的認知;
這些認知有人追求的是對錯(Episteme),
有人追求的是可否操作/應用(Techne、Phronesis),
有人追求的是高深、圓融(Sophia),
有人追求的是精巧、機智(Nous)等等。
認知的問題在本板等處常會掀起互判異端大戰XD
保羅也說知識叫人自高自大....
但信仰的最小單位,即「信念」亦要從認知活動中獲得。
認知也包含了例如「我認知我是信耶穌得永生的人」雖然無法完
全檢證是否真的「得永生」,但卻如此認知著。
總之,認知層面不是單純的知識,
卻是充滿了許多對信徒而言生死攸關、牽動其激情的內在事物。
=============================================
(其實我認為追求的真理也該包含情緒面跟行為面的...,
不過先處理認知層面)
有人追求的是對錯(Episteme),
有人追求的是可否操作/應用(Techne、Phronesis),
有人追求的是高深、圓融(Sophia),
有人追求的是精巧、機智(Nous)
sCH偏向認為教義是以追求Episteme為主,就是對錯的部份,
(這裡的對錯通常具普遍適用性,也就是具普遍性的知識或真理)
但事實上起碼還有其他三至四個方向
(若把Techne跟Phronesis,也就是偏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可操作」,
以及偏人文學觀點的「可實踐」分開)
那麼,追求信仰的真理,到底應該在哪一個範疇或目標方向來看呢?
或者複選、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