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當代新儒家批評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4-03-02 00:55:20
※ 引述《kingacer (韶音)》之銘言:
一堆網友要把場子搞得那麼小
ps: 只想討論誰在不在哪個學圈,資料正不正確之類的,
而不想針對問題討論,然後給的資料又是錯的,這類的討論我也奉陪
(好像小學生吵架一樣)
先說,我研究所只有在哲學基本問題,當代歐陸哲學,文化哲學,醫療倫理的現象學基礎
等幾門課碰過現象學,只有學到粗淺的概念而已,雖不精細也沒仔細研究,
碩論是做自由主義但對該學派的學者有哪些還是略知一二
ps: 其實http://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390899442.A.D12.html
這篇是文化哲學的其中之一堂的某個討論點的課堂筆記
: 真他的先不說,我只講洪漢鼎老師。
: 老師他絕對,不會,也不是所謂的中文系的人,
他是不進入中文系任教? 若是的話他是不是中文系的教授?
若是的話為什麼他不算中文系的人?
應該討論的是為什麼他到中文系任教這件事吧
這有可能是中文系的相關研究轉型,所以把他聘請過去
該問的是相關的轉型問題吧
: 更也不會是所謂的新儒家,
: 更廣義意上的中國哲學(思想)的研究者都算不上。
: 因為老師一直都是西方哲學的研究者與參與者。
: (近幾年有沒有著手於中國哲學的研究,我不清楚)
: 老師2001年在世新中文系開的課程也不是詮釋學,而是現象學。
: 老師是要將西方哲學,特別是現象學,在不走捷徑的情況下,
: 介紹給台灣。
他有名的是詮釋學,而不是現象學
早一輩在做現象學的大都在政大哲學系,汪文聖,蔡錚雲等等...
蔡錚雲翻譯的德穆。莫倫現象學導論,這本基本上是研究現象學初學者會碰到的入門書
蔡錚雲在政大哲研創辦現象學研究中心,調去中山後也順便把現象學研究中心帶過去
回政大後又把現象學研究中心帶回去
http://dialogue.nccu.edu.tw/members/teacher.php?class0=110
游淙祺(我老闆)在2010年中山大學,爭取到舉辦東亞現象學年會資格後,
也算舉辦的成功,之後中山就變成台灣的現象學對外接口,政大反而就只是做國內而已
http://4thpeace.wordpress.com/
早一輩的還有不少人在藝術理論圈,好比龔卓軍等等...(這裡的老師我比較不熟)
也有年輕一輩的在醫學界教授醫療倫理,好比王心運等等...之類的
ps: 有些人以前也都是蔡錚雲或是汪文聖的學生
近期這兩場研討會
http://phen.nsysu.edu.tw/IOP/news_full.php?news_id=325
http://phen.nsysu.edu.tw/IOP/news_full.php?news_id=324
大概可以看到台灣幾位相關研究學者
洪漢鼎比較有名的是詮釋學,他的那本詮釋學導論是大多數華人學者剛入手的書籍沒錯
但並不是現象學學圈的學者
: 老師對於中國哲學(思想)的了解程度,
: 於當時,大概跟大學生差不多,那是因為,
: 老師接觸的中國哲學(思想)都是來自於他先前的求學過程,
: 沒有深入過。
: 當然,我不清楚這幾年老師有沒有比較了解。
: 畢竟是在中文系教書,這個部分多多少少還是要碰。
: 一個沒有深入中國哲學,甚至是是儒家學說的人,
: 可以是新儒家?可以是影響中文領域的人?
當代新儒家或是中國哲學圈相關研究遇到瓶頸逼不得不轉型,並選擇以詮釋學當工具,
所以請了詮釋學的專家進該領域任教
所以在此前提下洪漢鼎對中文系或中國哲學界沒影響嗎? 不是這樣看的吧
: 老師是西方哲學,特別是現象學及其相關學說的介紹者。
: 是不是中文系的人,或是中國哲學(思想)研究者,
: 並不是他在那個地方教書,而是從他的學術主軸來定的。
: 就算之後的十幾年,現象學或詮釋學對中文學群有非常大的影響,
: 也不會讓老師成為中文系的人,也不會是所謂的中文人。
: 不要先把框架放在一個人身上,
: 一有了框架,其他的部分就看不到了。
: 從一個人開始,再將他放在應有的位子上。
: 順便在碎嘴一下,
: 台灣真的不是只有新儒家,
: 「新儒家」的內容是什麼,是需要去思考的。
: 新儒家是主流嗎?
至少在哲學系算是台灣的中國哲學界主流沒錯
: 我不覺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