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華哲學系倒系;
2004~2008:共九位師資
1. 中哲(當代新儒家)(四位):老莊道家(陳德和)、魏晉玄學(謝君直)、唐朝佛學
(尤慧貞)、宋明理學(陳政揚)
2. 德國觀念論(兩位):康德(劉滄龍)、黑格爾(顏永春)
3. 邏輯和科學哲學(一位):邏輯和科學哲學(謝青龍)
4. 歐陸和當代歐陸(兩位):(羅麗君、鐘振宇、楊凱麟、孫雲平、吳俊業、林遠澤、張
國賢等等……)
2008~2009:九位還十位師資我忘了,差別在於歐陸師資為一位或兩位
1. 中哲(當代新儒家)(五位):老莊道家(陳德和)、魏晉玄學(謝君直)、唐朝佛學
(尤慧貞)、宋明理學(陳政揚)、陽明心學(高瑋謙)
2. 德國觀念論(兩位):謝林(陳士誠)、黑格爾(顏永春)
3. 邏輯和科學哲學(一位):邏輯和科學哲學(謝青龍)
4. 歐陸和當代歐陸(兩位):孫雲平、張國賢等等……(黃麗綺之後也到南華過水過)
2012:專任共五位師資,兼任師資多位
1. 中哲(當代新儒家):老莊道家(陳德和)、魏晉玄學(謝君直)、唐朝佛學(尤慧
貞)
2. 德國觀念論:謝林(陳士誠)
3. 邏輯和科學哲學:邏輯和科學哲學(謝青龍)
2017~~:
生死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組
1. 中哲:老莊道家(陳德和)、魏晉玄學(謝君直)、唐朝佛學(尤慧貞)
2. 德國觀念論:謝林(陳士誠)
我認為南華哲學系裁系被併所最主要原因在南華哲學系本身:
行政部分我不清楚不講,裁系的行政過程我不知道也不講,我就只講我知道的:
在我念南華哲學系時(2004~2009)師資總共九位,師資類別分為四大群:
一、中國哲學:在我大三前共四位(負責教授先秦老莊的陳德和、魏晉玄學的謝君直、唐
朝和佛學的尤惠貞、宋明理學的陳政揚),大四時多一位(負責教授陽明心學的高瑋謙)
二、德國觀念論:共兩位(負責教授黑格爾的顏永春、康德倫理學的劉滄龍,劉滄龍在我
大四結束後到了台師大國文系任教,之後主攻謝林的陳士誠任教,不過陳老師也有專攻自
由主義)
三、科學哲學和邏輯:共一位(負責教授的謝青龍)
四、其他的歐陸:大三前兩位,大四後一位還兩位(這裡流動率很高,包含羅麗君、鐘振
宇、楊凱麟、孫雲平、吳俊業、林遠澤、張國賢等等……都曾經在這裡任教過)
到了2012年左右網站上顯示專任教師五位:陳德和,謝君直,尤慧貞,謝青龍,陳士誠,
之後的幾年課程安排就變得亂七八糟了,教受德國觀念論的老師跑去教科學哲學,教授科
學哲學的老師跑去教應用倫理,還曾經在粉絲頁上看到孔恩的課程帶學生到寺廟做志工的
簽到單、學校的教務系統上顯示知識論由校外兼任老師任教等等……。
這裡的資料顯示這些師資安排則是以當代新儒家為主軸,到了2008之後幾乎每個不同的中
哲時期都有一位老師,再來是兩位教師研究德國觀念論,我猜是因為牟宗三把康德當作科
學的基礎拿來整理儒家思想,並轉往倫理道德討論,雖然南華雖然號稱歐陸和中哲並重,
但是英美分析哲學也會讀康德(不太讀黑格爾是真的,不過近年社群主義興起也連帶讓黑
格爾重新回到分析哲學世界),只是讀的方式不同於當代歐陸的讀法,所以廣義來說也不
是歐陸和中哲分別各半,而是單就當代新家學派的需求而設計。
德國觀念論學群:以康德為主,黑格爾為輔。我在猜想可能的原因是牟宗三把康德當作科
學形上學基礎,從一心開二門類比並以良知自我坎陷論證儒家也能開展出科學,所以師資
安排以康德為主,並獨立德國觀念論學群吧。
科學哲學和邏輯學群:我認為謝老師沒有那麼適合教哲學,因為一來他非哲學本科系出身
,二來他對哲學問題掌握度不足,三來他投稿的期刊絕大多數是通識類的。他教書很認真
是真的,但老師不適合在哲學系待那麼久,若要讓謝老師在哲學系待那麼久則必須有配套
就是了,邀請中正哲學系的老師兼任一堂英美分析專業選修課,然後謝青龍老師帶基礎必
修課也可以,但系所並沒有這麼做。
其他歐陸學群:一、當代歐陸:只有兩位老師是教授當代歐陸,後期只剩一位,要問一個
學校當代歐陸強不強就問他們對海德格熟悉度到哪裡就知道了,要知道對於海德格熟悉度
就問他們能否教授海德格前期和後期的差別就知道了(海德格橫跨現象學、存在主義、詮
釋學,對於結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