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誠是心物的貫通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2-12-31 19:51:16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禮記‧中庸》)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誠」是儒家重要的修養工夫。誠者,真實無妄之謂,用白話來
說就是在事事物物上實現至善。「誠」包括「心之真實」與「物之真
實」兩端,至善是心之真實,是非善惡由我們的良知良能來判斷,也
就是〈中庸〉說的「自誠明,謂之性」、孟子說的「誠者天之道」,
良知即是天命之性。但心性、良知不能夠掛空地說,一定要在真實的
生活當中發揮及物、潤物的功用,因此同時要肯定「物之真實」。人
的責任就在於使「心之真實」與「物之真實」合而為一,也就是〈中
庸〉說的「自明誠,謂之教」、孟子說的「思誠者,人之道」。
舉個淺近的例子,年關將近,許多人常會為自己立下「新年新希
望」,比如運動減肥、讀書充電、學習外語等,但往往沒過多久就堅
持不下去。希望自己變得更好,當然是出於「心之真實」;但如果只
是喊喊口號,沒有實際的規劃、行動和事後檢討,也就不會有什麼成
效,反而顯得態度輕浮,說話草率。不僅「物之真實」落空,還會令
人懷疑當事人欠缺實踐的誠意,連「心之真實」也喪失掉了。但也不
能只講求知識技術,運動、讀書和學習的目的是自我提升,有更充分
的能力去愛人;如果將這些能力當成和別人競爭、比較的工具,把別
人踩在腳下,就算有再多知識、技術也沒有意義。
近現代西方有各式各樣的思想傳入中國,比如自由主義、馬克思
主義等。大學裡也有許多學者從事思想研究,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
鳴。這些思想追溯其源頭,也是從「心之真實」出發,將自己認為好
的、對的想法表達出來,也都是良知在某一面向上的表現。自由主義
提倡天賦人權,蘊含人人平等、對人的普遍尊重。馬克思也是看到了
貧富不均、階級差異的弊病,謀求改進之道。但西方思想移植到各地
之後,不一定適合非西方的社會環境,至少要經過一番改造調整;學
者研究的也可能只是理論,離真實生活太遙遠。如果不顧「物之真實
」、客觀條件的差異,將西方思想盲目照搬硬套,便會削足適履,甚
至造成災難。如果只將學術研究當成理論,和現實無關,不僅會造成
「心之真實」與「物之真實」割裂,且原本研究思想的初衷、真實善
意也可能會不知不覺流失變質,變成以追逐功利、滿足個人興趣為主
,沒有進一步去愛人。
中國古代比較強調「心之真實」,也就是態度純良端正,對於物
質層面不免有所輕忽。所以現代應該大力向西方學習,了解他們的科
學知識。科學是建立在「物之真實」,一切理論學說都要透過實驗證
明。充分掌握物質,心性修養才不會變成空洞的語言,才能夠發揮實
際效果,也才是「誠」的完整內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