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ilice ()》之銘言:
: 如果鄧小平改革開放讓大家一起慢慢富起來或限制先富起來的不太過份(比如不得轉移財
: 產到海外,富人稅極高,不准炒房,國家為勞工發聲搞工會等等)而不是先養肥一批,然
中國的稅負不針對人﹐而主要針對物。富人如果不炫富就稅率低﹐
但如果富人購買奢侈品﹐那60%左右的稅率(18%關稅+17%增值稅+30%消費稅)﹐
但這沒用﹐有錢的人就都紛紛跑去香港購物來回避了。
如果僅僅因為錢多就要稅多﹐那就會跟以前“割資本主義尾巴”一樣﹐
變相成為對有產階級的限制與打擊﹐會讓人投資增值的意願降低。
所以這基本上是沒辦法的。
: 後富者愈富。比如建設不優先集中沿海,特區慢慢全國都搞個試點,有個起色就到更內陸
: 的地區建設,以此類推。不考慮成本,反正中共的控制力極強。
控制力強也要看客觀事實。在中國有句話叫“想要富﹐先修路”。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很多地方交通落後﹐同個省之內走一趟要幾天(陝西之類的
內陸省要走6天﹐新疆之類的從南疆走出新疆要半個月)﹐連廣東當時也不過是
四條主要公路線﹐而且還是三級公路甚或更低﹐沒有一級二級公路更不用說高速。
所以當時不是說中共有控制力﹐就能想開發哪就開發哪的。
經濟特區不止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島也是經濟特區﹐沒發展成功。
隨後在經濟特區之後﹐又開放了14個沿海開放城市給外商進入﹐
這14個中﹐廣州、上海、天津、大連、寧波、溫州、青島是發展起來了﹐
但連雲港、北海、湛江﹐這些也沒有算發展成功。
這就是現實的限制﹐不是說想要怎樣發展就能怎樣發展的。
真當鄧小平是魔法師﹐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麼...
(當年官方主旋律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詞﹕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 那麼現在是不是會更好?當然,一起富起來的結果可能是大家感覺和旁人差不多,
: 換句話說就是均貧或均富。這應該是最理想的狀態,因為人人滿足。如此一來民運會晚到
: 1996年才發生。因為受到台灣直選總統刺激。當然還是會被鎮壓或者搓掉,因為違反中共
學運早就各地都有了﹐胡耀邦就是因為1986年的學運才辭職下台的。
1986、1987、1988、1989都有﹐最終才在1989大爆發。
爆發當年學運民運的原因﹐不是在訴求沒有得到滿足等等。
而是制度改革過程中的一些步驟出現了不可避免的問題。
譬如說當年最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倒爺”。
由於中國原先長期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所以商品價格是官方規定的﹐
而作為維持社會穩定的物價﹐官方的定價一向都偏低﹐譬如說雞蛋一個是0.05元這樣。
但中國大陸的物資缺乏﹐所以0.05元的雞蛋必然是一出來就被人排隊購買搶光了﹐
於是黑市猖獗﹐黑市上雞蛋就至少翻個四倍﹐0.2元一個了。
在毛澤東時代﹐均貧制度﹐黑市受到嚴重打擊﹐誰敢囤積、高價﹐那就是資產階級思想﹐
抓去勞改、判刑剛剛好。而到了鄧小平時代﹐對市場經濟是持默許態度的﹐
黑市就變成白市了。
這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形成了“價格雙軌制”﹐一個是官方價格﹐一個是市場價格﹐
兩個價格都得到官方的認可。然後很明顯的﹐如果有人有人脈有手段﹐
能夠以官方價格大量入手﹐然後轉身到市場上以市場價格賣掉﹐連運輸都不用﹐
北京買北京賣﹐直接就是暴利﹐這些人就是“倒爺”﹐而倒爺中大部分有官方背景﹐
被稱為“官倒”。趙紫陽的子女親戚們﹐就曾經被認為是主要的官倒﹐
而受到很多中國國民的責罵(在那個年代﹐趙紫陽自己穿西服吃西餐打高爾夫﹐
子女又經商開公司﹐如果不是後來天安門站學生邊把自己洗白﹐那完全是罵聲不絕)。
中共有想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所謂的“併軌”﹐在1988年春天開始放風聲﹐
到1988年秋正式下文件。
結果當然是無疑的﹐物價飛漲﹐名煙名酒價格都是直接漲十倍﹐肉、菜漲50%。
有人直接一次就買200公斤食鹽﹐有人買幾百盒火柴﹐社會上有什麼就買什麼﹐
整個全國的銀行存款在風聲開始傳﹐文件還沒正式發布的三個月內﹐就減少了十分之一﹐
幾乎都是民眾取錢去買一切“未來一定會漲價”的東西。
最終僅一個月﹐中共就承認價格闖關失敗而進行經濟整頓﹐盡管如此﹐
當年1988年下半年物價指數還是上漲19%﹐1989年上半年盡管後來有回落﹐
但整體還是接著又上漲18%﹐這是1989年社會大動亂的背景﹐與民主訴求什麼其實無關。
1989年當時的總體民運口號﹐是想要共產黨處理貪官、控制市場物價保護民眾利益﹐
並沒有想推翻中共或者推翻鄧小平﹐相反一直到6月﹐大多數學生還都認為鄧英明﹐
是一時糊塗用錯了人當家。
而在其中﹐學生的訴求與城市中工人們的訴求不一樣﹐兩者跟農民們的訴求又不一樣。
如果1989的運動在多數人的支持下得以成功﹐那中國不是會變更民主﹐
而是反過來立刻就砍掉市場經濟﹐回歸計劃經濟的物資缺乏但物價低廉﹐
讓多數民眾繼續保持均貧﹐那樣才是當時多數參與者的訴求...
從1987年因倒爺問題嚴重而開始的物價改革﹐最終在1988年到1989年初宣布失敗﹐
後繼是江澤民李鵬等在1990-1993年間利用當時的政治局勢解決的﹐
當然中間還要有鄧小平1992南巡講話堅持要進一步開發﹐一定要放開價格關﹐
拋棄計劃經濟﹐全面推動改成市場經濟來做政治背書。
所以這個情況如果時間點再向後推﹐那會爆炸得更嚴重。而如果經濟發展程度
更深﹐那也不會象1989年那樣僅僅是沿海城市及內陸大城市為主﹐恐怕會全國都爆﹐
不用什麼台灣總統直選刺激(這在當時也沒什麼好刺激)﹐
然後反而會是毛澤東主義派重新上台。
: 一黨專政。可能人民思想比現在單一,還在過渡階段。也算是烏托邦了。
: 當然了,我說的是人民,中共高層既得利益者不在此列(限制不了)。
: 還有沒有其他不像現實空轉30年(1949~1979)完全走回國民黨資本主義的可能?
要看是哪個國民黨資本主義了﹐如果是遷台後改革過的﹐那還有可能﹐
如果是大陸時期的國民黨﹐那真的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