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 《五戒相經箋要》第四十七集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2-05-20 19:23:33
五戒相經箋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四十七集)  2010/2/24  中國山東省海島
金山寺  檔名:WD11-003-0047
  《五戒相經箋要》。佛陀教育網路學院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學習
到五戒第四條戒,第四條是妄語戒。佛在這段經文一開頭給我們開示,不能打妄語,乃至
戲笑妄語都不可以。戲笑是開玩笑的妄語,我們一般講開玩笑的妄語,覺得無傷大雅,佛
告訴我們也要避免。在戒律來講,戲笑的妄語不結罪,無犯,不算犯戒,但是也要避免。
  經文一開始給我們講,犯的最嚴重的就是大妄語,在大妄語當中舉出未證言證,自己
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為了名利、為了讓別人來恭敬供養,就打妄語說自己證阿羅漢果了
。阿羅漢在我們佛法來講,是小乘的聖人,就是小乘佛法修畢業了,就叫阿羅漢。在經文
裡面給我們講無學,無學就是畢業的意思,他學習到這個階段,已經脫離六道分段生死,
他不需要再到六道來生死輪迴了,這個初步的階段性他畢業了。就像我們在世間的學校念
書,小乘證阿羅漢就像小學畢業,在佛法修學證阿羅漢果,就是在佛教的小學畢業了。畢
業的標準,就是你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把分段生死超越了。分段就是我們現在
在六道裡面,是分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這樣生生死死、死
死生生,分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我們現前的情況,就是在六道裡面受分段生死。證阿羅
漢,六道裡面的輪迴、分段生死就沒有了。沒有到哪裡去?到四聖法界。
  我們在經典上看到有四土,阿羅漢證果了,他就往生到方便有餘土。四土第一個是凡
聖同居土,第二個方便有餘土,第三實報莊嚴土,第四是常寂光淨土,這是每一尊佛的世
界都有這四土。我們現在居住在這個地球上的人類,以及一切動物、生物,都是在釋迦牟
尼佛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有聖人住,也有凡夫住,共同居住在這個世界。
聖人認識我們,我們不認識他,共同居住在一起。凡聖同居土,在所有十方世界,所有諸
佛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輪迴,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不同,它也是有凡
聖同居土,但是它那個世界跟十方世界不一樣。所有一切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都有六道
、有三惡道,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三惡道。而
且那邊的人、天人,個個都是無量壽;而且他四土合在一起,彼此沒有障礙,這個跟其他
諸佛世界就不一樣。其他諸佛世界,上面的通下面當然沒問題,但是下面,上面的世界,
你就見不到了,你有障礙,你看不到他們的世界。但是上面的,當然看得到我們下面的世
界,比如方便有餘土的阿羅漢,他到我們凡聖同居土來,他愛來就來,愛走就走,他看得
清清楚楚,六道裡面的事情他看得清清楚楚,他沒有障礙,他認識我們。他來了,我們不
認識他,就坐在我們旁邊,我們也不知道,但是他很清楚、很明白。這是講阿羅漢居住的
世界,叫方便有餘土。
  方便有餘土還是有層次的,阿羅漢上去同樣是小乘,辟支佛(就是緣覺)他也住方便
有餘土。還有,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佛,就是四聖法界的菩薩跟佛,還沒有明心見性的
,在天台宗講,叫相似即佛,十法界的佛也住方便有餘土。四聖法界沒有六道,六道生死
輪迴在那個法界沒有。四聖法界只有變易生死,沒有分段生死,我們六道裡面是分段、變
易兩種生死都有。我們念中峰國師三時繫念,中峰國師在開示白文裡面也講「一舉洪名超
二死」,二死就是變易生死跟分段生死,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兩種生死同時超越
了,這是告訴我們淨土法門它的殊勝,它的特色。其他的法門先了分段生死,然後再了變
易生死,淨土是同時超越的。
  最特殊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阿彌陀佛的上三土跟其他諸佛世界一樣,都
要斷見思煩惱、破無明。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生方便有餘土;破無明生實報莊嚴土;
無明破盡了,常寂光淨土就完全顯露了,究竟成佛了。這個,所有諸佛世界都是一樣的;
最大不同就是凡聖同居土,它的特色就在凡聖同居土。我們修淨土不需要斷見思惑,信願
念佛帶業往生,我們還是凡夫的身分。信願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凡聖
同居土。我們在釋迦牟尼佛這個娑婆世界,我們現在是人的身分,人是凡夫,天道的天人
也是凡夫,沒有出離六道。甚至三惡道,他們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也可以從三惡道直
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現在是在人道的身分,我們這一生遇到淨土法門,信願念佛
求生淨土,就是以人的身分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就是從釋迦牟尼佛的娑婆
世界,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還是人的身分。但是我們只要一移民
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雖然是人,但是它那邊的凡聖同居土,所有的
天人跟十方世界六道裡面的天人受用享受、神通道力、能力,都不一樣的。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的人,縱然下下品往生,我們念《阿彌陀經》都念到
,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最少是圓教七地以上的菩薩,他的神通道力,幾乎
跟佛差不多。也就是說我們只要一往生到西方淨土,馬上就有這個能力。蕅益祖師在《彌
陀經要解》給我們註解說,這個世界最特殊就是凡聖同居土,你說他是聖人,他一品煩惱
沒斷,你不能說他是聖人。聖人,最少要證得位不退,小乘須陀洹果,才能算入了聖人之
流,入流,入了聖人這一流。我們的見惑一品也沒斷,信願念佛帶業往生,但是他的能力
絕對不是小乘,不要說須陀洹,連阿羅漢,連權教菩薩、十法界的佛都不能相比;他的神
通、能力,幾乎跟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都差不多了。這是什麼原因?蒙阿彌陀佛四十八
願願力的加持,不是自己修行到那個程度,不是自己的能力,是佛力加持。到極樂世界自
己繼續再修行,修到自己斷煩惱、破無明了,那個時候的能力就是自己的本能了,這個時
候就不是佛加持的了,自己的能力恢復了。
  但是還沒有斷煩惱,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有這個能力。一般研究教下的法師沒有
人敢相信,也不明白這個道理。怎麼可能?你沒斷煩惱,你就是凡夫,凡夫就是在六道,
他怎麼可能超越生死?你還沒有破無明,你是異生性的菩薩,不是同生性的菩薩,跟明心
見性的菩薩就是不一樣,那怎麼會一樣?所以,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給我們講,這樁
事情,凡夫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他是凡夫,他的神通道力跟佛一樣,這個也不
能說他是凡夫;你說他是聖人,他一品煩惱沒斷,也不能說他是聖人,都說不上。所以祖
師才給我們講,這個世界真奇妙,它那個奇妙就在凡聖同居土。因此,這個法門、這部經
,只要有人發心來修,十方諸佛都護念你。因為十方諸佛都在他們自己的世界,勸他們那
個世界的眾生,你信願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成佛是最快的,最近的一條捷徑,帶業往生。
這是淨土法門殊勝之處。
  此地經文給我們講的是通途法門(就是一般法門)修行,這是畢竟要經過的途徑,必
須經過這個過程。第一個階段證阿羅漢,因為五戒只講證阿羅漢,這個是小乘的極果了。
阿羅漢我們也不要小看,阿羅漢,小乘的聖人,我們現在都是修大乘佛法。我們現在學習
的是大乘佛法,沒錯,但是我們煩惱一品也沒斷。如果從享受方面來講,我們差阿羅漢差
得太遠了,他沒有生死,我們還要受生死。阿羅漢這個身體,要讓他存在這個世間多久,
他就可以存多久,他不會死。什麼叫了生死?就是他沒有生死了。他這個身體可以自由變
化,孫悟空七十二變,在阿羅漢那邊看起來是雕蟲小技,不足為道,小巫見大巫。阿羅漢
就很不容易了,雖然是小乘的聖者,但是也非常不容易。因此我們這個世界,佛的弟子還
有兩個沒有入滅的,一個迦葉尊者,一個賓頭盧頗羅墮。一個是要把衣缽交接給五十六億
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來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交接給他。
  另外一個尊者,他是跟外道比賽神通,被佛處罰,不准入涅槃。其他的弟子都可以示
現涅槃,他不可以,他要把這個身體留在世間,給末法時代的眾生種福田。所以現在佛門
,農曆七月(現在是農曆七月)都有齋僧,在大陸我是不太清楚,在台灣,齋僧是這個月
份一個最熱門的。請出家人吃飯,不管是什麼地方的出家人,認識的、不認識的統統請,
只要他來吃就請客,請吃飯。所以有一些道場辦宴席,就幾十桌、一百桌,一定要擺一桌
給賓頭盧頗羅墮尊者坐的,擺一副碗筷,擺一桌菜,放個調羹在那裡。但是那個尊者,很
多人說尊者有來吃過了,那個筷子動了一下。我看不是這樣的,因為他去那邊動就被發現
了。所以這個尊者來,他一定不會讓你發現他的身分。但是有誠心供齋他會來,就是你不
要有分別,不要說這個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我的師父,你不要分別這樣去供齋,這個尊
者就會來應供了。來應供的時候,你也不認識他,但是他一定認識我們,他很自在。你看
,他這個身體,要讓它沒有了,它就沒有了。證阿羅漢果的人,身體把它燒成灰,他等一
下又會恢復原狀。小乘,這個能力我們就辦不到,我們就不如他。但是如果我們往生到西
方極樂世界,阿羅漢的神通是遠遠不能跟我們相比,那是跟佛差不多了,跟等覺菩薩、大
菩薩都差不多,這是往生西方的好處就在這裡。
  這個妄語,打妄語說我是阿羅漢。在經上講,你能夠供養一尊阿羅漢,你供養他一缽
飯,那你這個福報享受是算劫的,不是算幾年的。過去有一個樵夫,剛好遇到飢荒(這個
在經典上記載的),他入山打柴帶了一個便當,在路途當中遇到一位尊者。這個尊者是辟
支佛,比阿羅漢層次高一級,修十二因緣法證果的。經上給我們講,阿羅漢一個禮拜吃一
餐,他這個身體在世間,他一個禮拜吃一餐就夠了。辟支佛是兩個星期吃一餐,兩個星期
再出來托缽一次,古時候印度這些出家人都是實行托缽的。這個樵夫也因緣非常殊勝,辟
支佛去托缽,鬧飢荒大家都沒的吃,托不到飯,兩個星期去托一次缽,托不到飯。路途當
中遇到這個樵夫,他給這個樵夫托缽,看他有沒有東西供養他吃。那個樵夫就是自己帶個
便當,想入山打柴吃中飯的,看到這位尊者到外面托缽,都托了空缽回來,他就發個恭敬
心,把他要吃的這個便當供養辟支佛了。後來這個樵夫就是生生世世、九十一劫不受貧窮
飢餓的果報,生生世世都是生在富貴人家,不會生在鬧飢荒的時候、鬧飢荒的地區。
  九十一劫不受貧窮的果報,供養辟支佛一缽飯,供養阿羅漢也差不多有這麼殊勝的功
德。如果打妄語說他證阿羅漢果了,你想一想,那供養的人不就多了嗎?現在不要說證阿
羅漢果了,現在我聽說,都還有人用我們淨空老教授這個名義去給人家化緣的,都化的不
少,說是淨老教授委派他來的,勸大家發心的,這個就犯了妄語戒。講自己證果,這個犯
了大妄語。或者說向阿羅漢,就是證得三果阿那含,向著四果阿羅漢這個過程,這個叫阿
羅漢向,或者講向阿羅漢。這是三果以上,這個都是犯了不可悔罪。
  所以,「自言我是羅漢,向羅漢者」,就是向著阿羅漢這個階段的三果聖人,如果給
人家這樣講,就犯了不可悔罪。「若言我是阿那含」,這個是三果,阿那含是三果;「斷
欲界煩惱盡」,欲界的煩惱斷盡了。或者說我已經證得斯陀含,斯陀含是斷欲界六品惑。
我們分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他欲界六品惑斷了,證斯陀含,就是二果。「若須陀
洹」,須陀洹是斷見惑盡。「乃至向須陀洹」,《箋》講:「世第一後心,具足八忍,智
少一分」。須陀洹的見惑斷證就是他要斷三界裡面八十八使。這個使上一次我們跟同學大
家學習過了,這個使就是指使的意思。我們受煩惱的指使,我們不自在,得不到解脫。你
到三界六道來受生死輪迴,這個八十八使指使你來的,等於好像受它控制一樣。
  欲界,這個表解裡面,我們同學可以看一下,這個表解有分欲界、色界、無色界,下
面都是以四聖諦來把它排列,苦集滅道。我們看「欲界」,下面「苦、集、滅、道」。這
個苦下面:「貪、瞋、痴、慢、疑、身、邊、邪、見、戒」。貪、瞋、痴、慢我們比較常
聽,疑就是懷疑、疑惑,懷疑什麼?聖教,就是佛菩薩、聖賢講的教誨,他不相信,他有
懷疑,這個是煩惱。再來就是身見,把這個身體當作是自己,這個見解也是錯誤的,見惑
就是見解上的迷惑,見解上的錯誤。這個身,佛給我們講,我們執著這個身是我,佛說,
錯了,這個身當中沒有我。「我」的意思就是你能夠去主宰、你能夠控制的,那才是我。
現在這個身體,我們叫它不要老,它還是老;叫它不要生病,它還是會生病;叫它不要死
,它還是會死。這個就是沒有我,就是我們自己無法去主宰、去控制的。認為這個當中有
我,認為這個是我,這個是叫身見,錯的。
  邊見就是二邊,二邊就是它都偏在一邊的,叫邊見,在古印度,最具體的代表就是斷
見跟常見。斷滅見就是說,人死了以後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人死一切都結束了,什麼
都沒有了,他不相信有輪迴,他不相信。人死了之後不是沒有了,你是換一個新的環境,
換一個身體。但是在古印度,持斷滅見的外道他就不相信了,他認為人死如燈滅,就消失
了,哪有什麼輪迴?這一類叫斷滅見,他偏在斷滅這個見解。另外一類是偏在常見,常見
就是他相信有輪迴,但是他執著,認為人死了之後再投胎還是來作人,那條狗死了之後它
投胎還是作狗,牛死了之後還是作牛。意思就是人永遠是人,狗永遠是狗,牛永遠是牛,
他不相信有六道輪迴互相轉換這個事實,他認為是固定的,這個叫常見。
  所以過去在台灣有一些幹壞事的,去殺人、搶劫,被判死刑了,都流行一句話,他說
那有什麼關係?我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個意思就是說,現在被你打死沒關係,但是
死了之後,我很快就再來投胎,再二十年後他又是一條好漢。如果死了經過四十九天再來
人道投胎,當然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是沒錯;但問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你這一生
如果壞事幹多了,二十年後不是一條好漢,恐怕到地獄去觀光了。這一類叫做常見,這個
就是邊見,邊就是偏在一邊的,他這個錯的。正確的就是六道輪迴,它不是固定的,是隨
你的業、造作,根據你這個階段、這生造作的善業惡業多或少,決定你下一個階段,來生
你到哪一道去的,這個才是事實真相。但是古印度,這兩種外道也非常有名的,所以這一
類就屬於邊見,就是他的見解偏在一邊。
  邪見,就是包括所有錯誤的見解,對宇宙人生偏差、錯誤的見解,統統歸邪見,不正
確的。見取見,這個就是非果計果,他看到了,但是事實上不是那個結果,不是那個果報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講,比如現在看到很多人發財,發財是一個結果,但是他看到很多人
發財,他見到的(就是根據他見到的),某某人他是怎麼經營的、他是做什麼生意的,他
的經營方法是什麼樣的方法,他認為他得到財富的結果就是這樣得來的。這個是我們世間
一般人,大部分都會在這個地方上迷惑的。但事實上是怎麼樣?事實上我們冷靜去觀察就
看得出來,人家做這個生意,他做了賺錢,我們去做未必賺錢,可能又虧了老本,這個我
們都可以看得出來。你看別人做那個生意,他做了很賺錢,你去做就不行。方法跟他一樣
,做的生意也是一樣,為什麼他賺,你不能賺?問題出在哪裡?
  所以過去,鍾茂森鍾博士他到美國學經濟學,有一次在澳大利亞跟我碰到了,他就給
我講。他說,他學經濟學的,認識很多經濟學教授,他自己也當教授,在昆士蘭大學任教
授,也教經濟的。他說,教人家發財的,經濟學博士、經濟學教授就是教人家怎麼去經營
工商業,怎麼去賺錢,怎麼發財;人家發了,但是學經濟學的博士一個也沒發財。他為什
麼自己不先發個財,都讓別人發財?難道這些方法他不懂嗎?他不懂怎麼會去教人。但是
我們世間人總是認為這個是發財之道。見取見,非果計果,不是這個結果,認為是這個結
果。見取見,根據自己錯誤的見解看到的,認為是這樣的,這個是錯的。所以見取見是果
上的偏差、錯誤,對於結果偏差錯誤。佛給我們講發財之因,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
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那個才是真正的因,真正的因素。你現在用什麼方法去經
營,那個叫緣。因就像種子,加上這個緣你才能結果,所謂因緣果報。如果你沒有種子,
你用什麼肥料、水分、陽光,你怎麼弄,它也長不出來,你沒有那個因,緣拼命加也沒有
用。有了因,有了種子,加上緣,它就發了,它就結果了。結果你就有報,這個報就是你
就可以去享受了。
  最後一個是戒禁取見。戒禁取見就是非因計因,不是那個修因,他認為是修那個因,
在因上錯了。比如說印度有很多人持牛戒、狗戒、雞戒的,他以為這樣可以了生死。持雞
戒就是金雞獨立,晚上睡覺就站一隻腳,有修這個法門的;持狗戒的就學狗吃大便,持牛
戒的就學牛吃草。他為什麼去學這個?因為印度古時候有很多修禪定的人,修定的人很多
,心定到一定程度,你就發神通了。他在定中看到,一條牛死了,生到天道去了;一條狗
死了,生到天道去了;看到那隻雞死了,那隻雞也升天了。於是乎他認為,雞、狗、牛牠
為什麼升天?他就去想了,那個牛都在幹什麼的?牛都是在吃草的。有一些人他就執著,
我們學牛來吃草,將來就可以生到天道去。看到狗升天,狗在幹什麼?狗吃大便,就學狗
去吃大便,將來就可以升天了。雞,金雞獨立,晚上睡覺都站一隻腳,他就學那個雞,以
為將來就可以升天了。
  佛出現在世,就給大家說明這個事實,就給大家糾正這些錯誤的見解,說升天那個因
,不是那個因。牠墮到畜生道去,是過去生造的惡業,牠墮到畜生道。我們眾生在六道裡
面,也有做好事,也有做壞事,根據這個時間,時節因緣,哪一個先成熟,哪個先報。就
好像我們種東西一樣,你哪一個先成熟,哪一個先收成,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你過去生
造的惡業,到這個時候惡業成熟了,果報現前,墮到畜生道去,去受罪了。過去生也有做
好事,也有修善業,墮畜生道的惡報受滿了,牠過去生修的善業在這個時候成熟了,是這
個原因升天的。是根據自己過去今生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往生到哪一道的,是善惡業(
十善十惡)在決定的,不是學牛吃草、學狗吃大便、學金雞獨立,是他把修的因搞錯了,
這一類叫戒禁取見,他也持戒。這個是苦。為什麼會苦,在欲界的苦怎麼來的?欲界的苦
就是有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十種錯誤的見解
,造成我們現在在欲界裡面受苦。
  下面講集,集就是集合的意思。苦是果,集是因。「集,除身、邊、戒三使」,除就
是除掉,除掉身見、邊見、戒禁取見這三使,就是七使,表解下面是七使。苦是十使,在
集是七使。「滅,同上」,滅跟集是一樣,也是七使。「道,除身、邊二使」,欲界的道
諦除身、邊二使,是八使。
  我們接著看下面這個表解,「色界,苦、集、滅、道」,也是排列四聖諦。「苦,除
瞋一使」,到色界苦諦,除掉瞋恚心,一使。因為到色界,色界的天人就沒有瞋恚心,他
不發脾氣了。欲界還有,只是輕重不同,但是到色界就完全伏住,不起現行了,所以有九
使。「集,除瞋、身、邊、戒四使」,有六使。「滅,同上」,也有六使。「道,除瞋、
身、邊三使,七使。」這是色界。
  「無色界,苦、集、滅、道,同色界」,跟色界是一樣的。這樣合起來一共有八十八
使。
  小乘聖人證須陀洹果,就是要把三界的八十八使見惑都斷乾淨,他就證得須陀洹果。
在三不退來講,他是證得位不退,他永遠不會退落到凡夫了,他只有往上提升,不會再掉
下來了。雖然還沒有出離六道生死輪迴,他只有在人天兩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有
人打妄語,說他證須陀洹了。這個須陀洹也不容易,他的神通道力也很殊勝。在經上講,
證得須陀洹這個聖果的聖人,他去種菜、挖地,鋤頭挖下去不會傷到土裡面的蟲,那個蟲
會自動離地三寸,不會傷害到,他有那個道力。我們凡夫就不行,我們凡夫鋤頭一下去,
一挖起來,蚯蚓就變成兩段了。以前我小時候在鄉下,跟我母親種菜,就拿個鋤頭挖地,
鋤頭一下去再上來,常常看到一條蚯蚓變成兩條。我們凡夫就沒有這個道力,須陀洹他有
這個道力。這是講「斷見惑盡」。
  「乃至向須陀洹」,「世第一後心」,這個表解也打出來給同學大家看,這個就是八
忍八智斷見惑,八忍八智。「具足八忍,智少一分」,這個表解,大家自己一看就明白。
在八忍還有八智,他在斷惑的過程當中,八忍具足但是八智少一分。所以他是修行向須陀
洹這個位次,將要達到須陀洹,向著須陀洹這個果位,他缺少一分智。這一分再具足,他
就斷了三界八十八使的見惑,就證得須陀洹果了。這個是講證得小乘四果四向,這個都是
超越三界,或者將要超越三界的聖者。
  下面是講世間禪定,世間禪定雖然沒有超越三界,還不能超越三界,但是也不容易。
我們看下面,「若得初禪」。在《箋》裡面講,「離生喜樂,五支功德相應」。五支功德
,我們大家可以看看表解。如果進一步,可以查《教乘法數》、《佛學辭典》,在此地我
們就不多加解釋了。「第二禪」。《箋》:「定生喜樂,四支功德相應」。「第三禪」。
《箋》:「離喜妙樂,五支功德相應」。「第四禪」。《箋》:「捨念清淨,四支功德相
應」。「若得慈悲喜捨無量心」,這是講色界天人從初禪到四禪,色界天人也都修慈悲喜
捨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修這個,除了修禪定,還修四無量心。就
是打妄語說他得到初禪,或者他得到二禪,或者他已經三禪、四禪,他已經有四無量心,
打這個妄語。「若得四無色界定」,這個是四空天,「所謂虛空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個是無色界四空天的禪定,或者打這個妄語,他得了四空定。
  下面講,「若得不淨觀,阿那般那念」。《箋》裡面給我們註解,「此云遣來遣去,
即入息出息也」。有的經典翻作安那般那,這裡翻譯叫阿那般那念。阿那般那就是遣來遣
去,遣來遣去就是數息觀,數呼吸的,他用這個方法修定。數入息或者數出息,只能數一
種,不能兩種同時,不能呼也數、吸也數。你只能數呼,比如這一口氣呼出去了,你就數
一;呼第二口氣數二,從一數到十。周而復始一直數,心定在數息上。或者數入息,就是
你呼吸,吸進來一口氣就數一,也是一樣,一到十周而復始這樣數。這個叫數息,在印度
叫安那般那。不淨觀,不淨觀就是觀身不淨,觀察我們這個身體,它是不清淨、污穢的,
讓我們斷貪心。「此二觀乃佛法二甘露門,但應修習,不應云得。」這兩種觀我們應該要
學習,但是不要說我已經得到了,不應該這樣講,如果這個講法就犯了大妄語。為什麼要
跟人家講我得到這個、得到那個?就是貪求世間的名利、恭敬,這樣就錯了,所以就變成
大妄語了。所以只能修,不能說我得到了,不能這麼說。這個也是教我們不要著相,像證
須陀洹果的人,他自己沒有執著說,我證得須陀洹,你們統統還沒有證得,他心裡沒有這
個念頭,他真的證須陀洹;乃至證四果羅漢都是一樣的,這個我們在《金剛經》都看過,
他不作是念,沒有這個念頭。修到這個程度,他沒有這個念頭,我已經得到了;如果有這
個念頭,他不是真正的須陀洹,不是真正的聖者。所以不要這麼講,也是勸我們不要著這
個相,你要修,不要著這個相。
  下面講,「諸天來到我所,諸龍、夜叉」,說天人都來到我這裡,給我恭敬供養,還
有龍也來了。夜叉,在《箋》給我們講,翻譯作「捷疾鬼」,就是他的行動非常快,這個
夜叉。「薜荔」,《箋》:「亦云閉麗多,此翻祖父鬼」。祖父鬼就是這類的鬼壽命很長
,有很多相貌都是老年人,像祖父一樣。祖父都是比較老的,老年人,那個鬼相貌很老,
所以翻譯作祖父鬼。「毗舍闍」,《箋》講:「啖精氣鬼」,都專門吸人的精氣。「鳩盤
荼」,《箋》:「甕形厭魅鬼」,他的形狀像甕一樣,他會壓人的,厭魅鬼。「羅剎」,
《箋》:「可畏鬼」,就是人看到非常恐怖畏懼的,會吃人的。「來到我所,彼問我,我
答彼;我問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如果跟大家講,這些鬼神、羅剎都來到我這裡,
我問他,他答覆我;他問我,我答覆他。打這些妄語都犯了不可悔罪。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這一段就學習到此地,下一次我們再繼續來學習下面的經文
。謝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