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北捷20年砸1兆元蓋5條線 本業到現在

作者: SmileEMU800 (SmileEMU800)   2017-06-29 23:39:12
※ 引述《ckTHU (XD)》之銘言:
: → ctx705f: 讓我們繼續關心沒人搭還要蓋的高捷 06/28 07:
48
: 原本是有事在身難以回覆,不過看到最近這幾篇許多回應很有趣,決定來認真討論一下

: 推 whyooo: 5條路線,那來的1兆? 06/28 09:
27
: 推 whyooo: 明明就只有7700億 06/28 09:
29
: 1. 行政院於民國 75 年 3 月核定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期路網
: 從 77 年北投機廠動工開始就好,過去軌道相關建設都不計,有考慮 CPI 嗎?
: http://estat.dgbas.gov.tw/cpi_curv/cpi_curv.asp
: https://www.dgbas.gov.tw/point.asp?index=2
: 試算到 105 年均,漲幅 = 64.12 %
: 以購買力換算,初階路網 4444 億,在去年來看是 7293 億
: 這都還不採計六線齊發的初期路網,後續其他路線的工程
: → jago: 其次大額定存年息0.29%(以台銀為準),逐年定存一年利息也不超 06/29 09:
33
: → jago: 過20億(利息所得還要扣稅) 06/29 09:
33
: → jago: 反觀北捷營運20年累積收益900億,平均一年幫政府收益40多億 06/29 09:
34
: → jago: (這還只是算得到的錢),無法量化的社會經濟/觀光/交通價值又 06/29 09:
34
: → jago: 可觀了。說北捷賠錢貨?繼續自欺欺人吧 XD 06/29 09:
34
: 其實北捷納入外部效益,對北台灣的挹注絕對是相當大的,不過利率部分希望你參考
: 2. 中央銀行公告之歷年利率,至於下列數據從 68 年起,是方便對照北鐵地下化對照
: 民國 中央銀行利率(期底) 銀行業牌告利率(期底)
: 年月 重貼現率 擔保放款融通 一個月期存款 一年期存款
: 68 11.000 12.500 9.000 12.500
: 69 11.000 12.500 9.750 12.500
: 70 11.750 12.750 10.250 13.000
: 71 7.750 9.000 7.000 9.000
: 72 7.250 8.500 6.500 8.500
: 73 6.750 8.000 6.000 8.000
: 74 5.250 6.250 4.750 6.250
: 75 4.500 5.500 3.500 5.000
: 76 4.500 5.500 3.500 5.000
: 77 4.500 5.500 4.250 5.250
: 後續請自行參照
: http://www.cbc.gov.tw/public/data/economic/statistics/key/interest-y.pdf
: 3. 優先建設之衍伸性經濟效益,難道也不用考慮當初政策的機會成本?
: 如版友有興趣,我們可以來開個工作坊統計一下地區間的軌道建設經費差異
: 推 whyooo: 這篇都告訴大家了,人這麼多,還賠 06/28 10:
02
: → whyooo: 所有縣市都將大賠 06/28 10:
02
: → whyooo: 還要蓋嗎? 06/28 10:
02
: → whyooo: 這篇新聞原本是想表北捷,結果反而點出將來問題 06/28 10:
03
: → whyooo: 既然各縣市都要賠錢,反而讓錢沾更不好推 06/28 10:
04
: 推 whyooo: 媒體應該要從北捷成功經驗著手,點出捷運正面意義 06/28 10:
08
: 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如果一個國家,在政策制定背後的精神缺乏目標且不明確
: 只會招致社會價值觀錯亂,既得利益者有機可趁,甚至盤據
: 台灣應該要反思所謂「台北先行,台北經驗放諸全島」的政策思路
: 因為到頭來,只有不到台灣總面積 1% 的北市因資源集中,擁有足以支撐的特殊環境
: 政府也放任特定區域在理應機會平權的交通、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等,全面性壟斷與擴

: 然後不明究理的聲音,將會不斷拿台北標準,來檢視台灣其他區域
: 匪夷所思的是,這些聲音還經過台北媒體日夜不停的播送、放大,使社會僵化
: → kenro: c大,在很多版都看到您的大作,推廣你的理念是好但還是回歸 05/12 00:
46
: → kenro: 論述講太廣就太偏了,且有些話題變成引戰而歪樓,其沒必要 05/12 00:
47
: → kenro: 只覺得您如也能單從軌道來論應該蠻有意思,國土規劃太廣遠 05/12 01:
04
: 也許會有人認為軌道交通跟首都機能移轉,或是跟國土規劃離的太遠
: 建議可參考幾天前於八卦版分享針對國土規劃,日本國土交通省的翻譯文
: 竊以為跟軌道是深度相關的,這影響到政務官,社會輿論怎麼思考,與執行
: 首都機能移転の効果 https://goo.gl/xQ6j36
: https://www.facebook.com/NCPBT/posts/1600872989924200
: 比如以下章節:
: 1*以東京為中心的社會結構之改革
: (1) 打破以東京為首的排序觀念
: (2) 促進區域自治
: 2*確立對應政治‧行政系統之新觀點
: (1) 促進政治‧行政之改革
: (2) 政策立案視角之變化
: (4) 設立領先的制度及其應用
: 3*全新的經濟發展
: (2) 加強相關社會資本之經濟成效
: 「而為了札幌奧運,在當時人口才剛破一百萬不久的札幌建設地鐵,
: 即使到現在人口增加到將近170萬人」
: 5*重組國土結構
: (1) 有助於直接減輕東京人口過度密集之問題
: 「試算了一下主要影響的效果,發現首都機能相關人員所來往的外務省‧永田

: 附近尖峰時間之地下鐵擁擠程度能減緩約 10 %。若從開車通勤的角度來看,
: 以目前利用首都高速道路都心環狀線之交通量為例,將會下降約 3 %。」
: (2) 打破集中效應之結構
: (3) 創造極致的新首都圈與重組國土
: (4) 複合型情報通訊、交通網路之形成
: (5) 強化災害之對策
: → whyooo: 基於大眾運輸,以不營利為目的 06/28 10:
43
: → whyooo: 如果北捷比照高捷費率,早賺翻了 06/28 10:
44
: 其實很認同「大眾運輸,不以營利為目的」公共運輸本業持平就好
: 也感謝 d3osef 大的認真文 #1P9NXGlf (MRT)
: 外部效益、財務支撐、tod 所要達到的目的、區域均衡發展才應該是討論焦點
: 推 chiefoflaw: 根本連1兆的利息都還不起 06/28 19:
17
: → DDJJ1069: 北捷的土地/土建/機電/車輛...通通都是"政府"資產,出租 06/28 19:
26
: → DDJJ1069: 給北捷公司經營,又不是北捷公司的資產,利息勒 XD 06/28 19:
26
: → DDJJ1069: 1兆?沒有通車的路線你也要跟人家收租金?搶劫嗎? 06/28 20:
53
: → DDJJ1069: 北捷又不是一開始就花一兆 XD 初期路網4000多億 06/28 20:
54
: → DDJJ1069: 拿房子跟捷運相比?我真是醉了....捷運開通帶動的房地產 06/28 20:
55
: → DDJJ1069: 租稅增加要不要算個清楚?還有聯開也幫政府收益上百億XD 06/28 20:
56
: → DDJJ1069: 還有公車轉乘優惠也是幫政府出的(每年11~12億) 06/28 20:
57
: → DDJJ1069: 算一算從北捷開通到現在,租金繳了400多億,公車轉乘優惠 06/28 20:
57
: → DDJJ1069: 也幫政府出了上百億,聯開也有上百億,租稅增加更多 XD 06/28 20:
58
: 1. 如全島公共交通建設回歸公營公辦,及財劃法 30 條
: 當初秉持的「改善地方財政,均衡區域發展」的修法精神
: 以及 http://imgur.com/dzBrPlm http://imgur.com/LeSk63t
: 立法院公報 88 卷 5 期 3005 號中冊 700 - 902 頁
: http:[email protected]/*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29 23:50:00
我只是針對有些人一直想要維持自己的優越地位感到噁心沒人想剝奪好嗎. 讓我來幫忙繼續維持貴族地位也沒問題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17-06-29 23:51:00
就是說啊,看來看去就某人繼續保持台北優越論其他地方可以完全放棄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29 23:51:00
這不是考試和排名 沒有別人贏你就得輸的道理我們可以幫忙維持你的優越 但別為了自己的固定資產而沒良知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17-06-30 00:03:00
反正就等露出把柄再讓他去水桶冷靜吧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0:05:00
說真的要破壞布局 早在半年一年前就可以開始散發寫文章了還需要留時間給這些傢伙布局嗎 目的就是不要擋路 拿了快閃居然有買地了 然後還賴著扯一堆話去阻止建設的 有夠扯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08:00
end你們論述能力需加強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0:16:00
我倒還想看你的論述能力咧 雖然大概都是在記帳不是"政策"我查你沒寫過半篇吧不愧是投資客 好像在台灣能賺得不搞垃圾步數 大概沒辦法賺對不起 不是投資客 是反對地方建設的炒地炒房者 因為想自己賺之所以擋的原因 居然是怕別人先去布局 哎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23:00
你想太多了就是太了解,才會覺得黃線這種蓋法,運量不高以後運量不如預期,負債又高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0:25:00
對 缺人口 所以之後的政策會帶到的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26:00
很難青壯年人口都在流失,整個都市沒有生氣
作者: hinajian (☆小雛☆)   2017-06-30 00:27:00
感覺你不是針對內文在罵,其實可以把多餘內文修掉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0:27:00
並不認為趁現在先蓋是壞事 要看未來目標 敢這樣必然有陰謀除了國內投資政策之外 還有移民政策 甚至與外國的合作而且北部人現在其實也買不起 所以往南必然增加 自然定律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6-30 00:31:00
我認真覺得這些人是反串的.........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0:31:00
高捷現有的紅橘 反而是衰退你們慢慢取暖吧
作者: mattc123456c (Matt Zhuang)   2017-06-30 00:32:00
那麼不送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6-30 01:12:00
why談論述 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作者: hinajian (☆小雛☆)   2017-06-30 01:46:00
總覺得最近批踢踢上面怪人變多了 是五毛嗎
作者: lichun1228 (IamAJ)   2017-06-30 02:22:00
whyooo 這種引戰的 怎還沒桶一桶?別把這裡搞得跟數字版一樣素質低落
作者: et11117 (et11117)   2017-06-30 02:38:00
很好奇紅橘線衰退的說法是哪來的
作者: jago (家狗)   2017-06-30 02:39:00
1.誰說沒有相同條件比較?台北捷運在跟高雄捷運差不多路線長度與車站數的條件下,日運量已經破百萬了2.台北發展飽和跟讓其他縣市發不發展什麼關係?軌道建設講的是很現實的營運問題,自償率問題,跟台北讓不讓其他縣市也蓋一點關係也沒有啊,說難聽點,高雄捷運自己實際運量跟預估運量差到那麼離譜,這也要怪台北? XD什麼彰化新竹蓋不蓋捷運也要怪台北?連新竹自家議員都跳出來質疑養不起...真的很看不慣動不動就把討論先扣到"南北失衡/區域失衡/台北享受怎樣..." 只要把這些"序言"先搬出來就先贏一半了嗎?一個韓國也不過首爾,釜山,大邱,大田,光州,仁川六個地鐵,台灣人口土地經濟規模通通都不及人家一半,已經有台北高雄桃園三個捷運系統了,接下來還有台中,還不夠啊,要遍地開花到什麼程度才滿意?跟7-11一樣廣泛還是全聯?
作者: ususa (美國)   2017-06-30 03:11:00
打從一府二鹿三艋舺,到茶葉紡織,北部早在明清時代就已經發展並吸引人口移入,別老扣帽子台北就是靠中央資源怎樣怎樣
作者: ekes11 (我愛鈔票)   2017-06-30 03:30:00
沒有重點,第二段更瞎,人口本來就會移動,什麼叫台北享受其他縣市資源?其他縣市跑來台北找工作都還沒說享受台北資源,作賊喊抓賊....更別說來台北找工作的,早就一堆定居台北還有第二代第三代等子子孫孫,你這樣只會扣台北帽子是要讓那些後代錯亂嗎?而且說台北有多好資源吸引外縣市移民?我真是醉了,台北市人口成長高峰期在民國75年以前,那時候的台北也沒像樣的軌道運輸,東區剛起步,信義區一堆農田,內湖區一堆黑工廠,很多馬路也不像現在這樣大條或漂亮,大家根本不是因為台北生活環境好棒棒才都搬來台北,來台北幾乎都是為了找工作或創業,台北的經濟發展又不是從中華民國跑來台灣才開始,至少清朝就已經確定它的地位了,否則你在自己中南部家鄉也可以找工作/開店阿!幹嘛跑來台北?還不是因為台北的聚集經濟人潮,台北的聚集經濟人潮怎來?又是什麼政府資源嗎?別鬧了很多都是你看這個同鄉跑來台北找工作,又聽那個同鄉跑去台北開店,口耳相傳就變成大家"不約而同"的跑去台北,這種形成就像什麼迪化街賣南北貨..等等愈來愈多人在台北開店,就愈來愈多工作需求產生,就愈來愈多人再跑去台北,不斷循環,不是什麼都一句政府資源就解釋得了 好嗎! 像我阿姨舅舅一堆從彰化上來板橋開文具店,也落地生根好幾代,跟什麼政府資源壓根兒就沒關係,人家當年就是鄰居帶他上來創業而已
作者: chiefoflaw (打狗師爺)   2017-06-30 07:29:00
首都為什麼不敢根其他國家首都比?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8:07:00
我親戚也是彰化的到臺北中永和,外流比率為一半當時背景是人口爆炸,地方農地不夠,臺北空地一堆,而且外資大量投資尤其在臺北政府又在那,早期外資有哪些?像是日資美資早期大廠。而當時房價很低沒有土地問題我也彰化去大臺北的我家就一半人口了。都是那時代去的。政府本來就有自己該做的事,而我們只是提醒當時外資為何會選臺北,有它的道理。假如中國不逼外資往內陸遷移,騰龍換鳥,你覺得呢可能就跑了臺北已經瓶頸了,要走出來而且不外流到國外就只有好好把中南部建設出基本生活圈,成為一個台灣人自己也會考慮的選項。否則難道要眼看著人口追求更可負擔的環境流出國外嗎當時應該南北還算平衡,但後期就不是這樣了。臺北也已經在十年前開始進入停滯。這時政府卻沒有提早預想引導到下一個城市,反而變成衝房價會去臺北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各種主要機構都在臺北,資源密度極高,很方便臺南彰化在古代都比臺北人還多規模更大,但先天最劣勢的臺北卻逆天而行,這不是政策是什麼說穿了如果不是已經產生問題而且十年了,誰想浪費時間在這個議題上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27:00
安平鹿港在古代都比台南彰化人還多規模還大(下略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8:30:00
資金不利用他也不會增加,有人寧願放任超額儲蓄等臺北都更完再投入,有夠蠢。拿去投資其他地方,創造出的現金流一樣可以回頭建設臺北啊。人家在談資源怎麼最佳分配大家得利,有人卻用家計財務的觀念在看國家財政,實在不知道要說啥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33:00
聽起來樓上不去主計處可惜了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8:37:00
計畫本就是中央力推的,中央的確有這觀念。不用酸而且主計處是管帳統計的,不是負責國家發展的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7-06-30 08:40:00
海平面上升台北就不見了,繼續建設台北啊,根本低能炒房才會一直投資在那塊窪地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8:41:00
你就一個外人的角度去看外國的發展,會更清楚。例如我們不會在乎東京是否就得必須是第一大城市,日本資源投入京都的話,我們會就客觀的角度去思考。我希望看台灣也該用這方式,而不是身為一個東京人去看這件事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6-30 08:41:00
台北的聚集經濟人潮的確是政府政策帶出來的啊 不然咧?台北政府打廣告說我們這裡有聚集經濟好棒棒?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8:42:00
說真的中南部面積這麼大,南下投資也很難對我利多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43:00
難怪京都地鐵會虧到一屁股(無誤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6-30 08:45:00
有人口聚集經濟就能帶動更多人口 那高雄人口也不會停滯主要還是政府政策的關係 高雄產業沒定位 鄰市又多了南科吸人口 同樣道理台北一直被中央政策獨厚 其他縣市有的產業台北幾乎也有 結果就是帶動百萬級的人口流入北部然後你跟我說這只是聚集經濟的因素?腦袋也太簡單了吧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8:47:00
你以為高雄就沒高軟跟路科嗎(?)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08:47:00
我提日本只是告訴你視角用理性,不是就開始要研究日本的經濟模式,沒完沒了有聰明的方法就不要選蠢的我也沒規定一定要用哪種規格的軌道,不需要為反而反最重要的是去正視事實,然後開始加入思考方法的行列。而不是還在卡在現象級觀察,太慢了趕快跟上腳步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7-06-30 08:59:00
以後台北就是個湖,討論再多也沒用
作者: ususa (美國)   2017-06-30 08:59:00
台北地區經濟與人口成長,最晚在日治時代就很確定:1920~1930日治時期城市人口:台北州台北市(16萬),台南州台南市(7萬),高雄州高雄市(3.5萬),台中州台中市(2.4萬),台南州嘉義市(2.3萬),台北州基隆市(2.2萬)。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後,1960年時人口: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09:01:00
他明明就是說當年延平郡王就在府城發展 看那條件真好(誤
作者: ususa (美國)   2017-06-30 09:01:00
北北基陽(206萬),台南縣市(112萬),高雄縣市(108萬),台中縣市(90萬),彰化縣(88萬),嘉義縣(71萬)。台北市區海拔高度平均20多米,台北市區要被海平面淹光光之前,高雄台南很多地方就要先淹光(海拔平均10多公尺甚至更低)。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9:09:00
推樓上台北湖 根本就是謠傳
作者: ususa (美國)   2017-06-30 09:10:00
台北的聚集經濟根本不是政府政策帶動,早從清末日治時期,台
作者: whyooo (.)   2017-06-30 09:10:00
事實上,台北市區的海拔比高雄高
作者: ususa (美國)   2017-06-30 09:11:00
北地區就因為紡織跟茶葉與淡水河貿易而興起,反而高雄才比較是因為政府政策扶植而成的城市(逐漸取代台南成為中南部第一大城)ps.高雄人口也爆量成長過很長一段時間了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17-06-30 09:34:00
同意us大 台北的聚集經濟明明就是日治清末就已經形成當時淡水河貿易甚至可以進到新莊.艋舺.大稻埕,後來是因為河道逐漸淤積,才改開滬尾港口貿易(淡水)。高雄人口停滯怪到政府產業?沒有政府介入,高雄人口那兒會有今天榮景?(再怎樣現在依然也是僅次於台北都會區的地方),日本時代大力建設高雄(高雄市有今日的都市計畫整齊街道,也是起源這時候),中華民國來台之後,國家的造船廠、煉鋼廠、石化廠繼續加碼,高雄市也繼台北市之後成為第2個直轄市好幾年,這些都帶動高雄人口繼續成長,高雄人口成長停滯要到1990年以後才比較明顯看得出。(但台北市也差不多這時間點人口成長停滯甚至還負成長好幾年,直到台北市前幾年搞了個"助你好孕"才有再成長過)
作者: ferretwind (FF)   2017-06-30 09:57:00
照你這樣說,台南曾經比台北大,怎麼安平淤積沒蓋新港反而大稻程淤積蓋淡水,淡水淤積蓋台北港?沒有啦,我們沒有蓋,港口是自己長出來的 對吧台北人口為什麼停滯,啊就滿出來了啊看人口密度好嗎?所以現在還是靠紡織/茶葉維持台北榮景?怎麼台南沒榮景台北人口停滯了怎麼捷運沒有停滯還不停的蓋?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10:10:00
因為交通流量還在持續上升(?)
作者: ferretwind (FF)   2017-06-30 10:11:00
台北人口負成長,拼命蓋捷運.其它地方負成長不准蓋輕軌因為人口數不是重點,重點在沒搬戶籍的工作人口數量
作者: Lsamia (samia)   2017-06-30 10:12:00
不過我以為第三期路網都是連接所謂大台北第三環http://i.imgur.com/y35h34n.png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17-06-30 10:31:00
因為台南安平港淤積之後->就改建旁邊的高雄港大稻程淤積蓋滬尾港,滬尾港淤積後重心改到基隆港同樣鹿港淤積後就改到旁邊的台中港港口淤積後新建新的港口,北中南都有...一府二鹿三艋舺(清朝時期台灣的三大港口),各自淤積後都另闢新港(日本時代為最),北部滬尾港->基隆港,中部從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10:38:00
不過我是中部人,我一向是以中部立場而非高雄,戰高雄並沒辦法影響什麼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17-06-30 10:38:00
鹿港->台中港,南部從安平港->高雄港。
作者: XX9 (米魯國王)   2017-06-30 10:39:00
中部自古南來北往就是交通要道因此這更支持了中部建設過度少
作者: sziwu1100 (田橋仔)   2017-06-30 10:43:00
台北都會區(北北基)人口停滯,起碼要到2010年以後的事而且台北的流動人口還是持續增加...台北現在當然不靠茶葉紡織,但至少當年起頭台北聚集經濟是靠茶葉與紡織,之後建立的經濟基礎衍生其他經濟活動再聚集人口,要說政府資源投入,帶動地方人口成長,實在還比不了當年的高雄明顯,後期的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撐起一片天,許多民間自己創業的店面跟工廠林立而生,也增加了工作需求,這是民間就業自己形成的環境,非政府資源即便是外國企業,從日本時代以後台北就已經是台灣最大城市,要進入台灣當然落腳台北這個主要大城,企業落腳又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有就業機會自然又增加人口
作者: victtgg (ttgg)   2017-06-30 11:05:00
Lsamia大+1 台北捷運後續路線主要都在新北ex.三峽淡水安坑林口,都還是人口成長的地區。台北市區在松山線之後就宣告一個段落,只剩一個信義東延小尾巴,至於南北環要好長一段時間之後的事了...人口成不成長是一回事,交通習慣的改變才是重點,舉例台北都會區都是700萬人的條件下,不同時期20%跟40%的大眾運輸使用量會相同嗎?以台北來說,沒有捷運以前的台北公車日運量最高約250萬人現在捷運+公車日運量超過400萬人次,成長超過六成。顯然單用台北市設籍人口增減來討論捷運蓋不蓋是切不到重點。高雄沒有捷運以前,公車日運量最高有到28萬人,現在公車+捷運日運量大約31~33萬,成長不到二成。原因還是後來台灣經濟起飛私有運具的成長,但相對台北私有運具轉移到大眾運輸的意願跟比例都比較高。
作者: hinajian (☆小雛☆)   2017-06-30 11:54:00
這個板長篇大論不回文硬要推的惡習是何時開始的?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動Aaron)   2017-06-30 19:43:00
victtgg你太有趣了 高捷通車前1年公車運量只剩10萬反而高捷通車+公車也有30萬 成長3倍 哪裡沒貢獻? 高雄公車28萬的年代是蔣經國時期了。而北捷在捷運通車前公車也才200萬上下 捷運帶動到現在400萬 翻了一倍 難道沒貢獻嗎?至於前面有些人以為台北本身很強的就請支持遷都 把首都這項國家政策的因素拿掉 如果台北繼續成長那才是台北本身強 不然也只是國家扶助下的大城市罷了。
作者: ji394xu3 (薩埵十二惡皆空)   2017-07-02 09:18:00
樓上又裝傻了,高雄公車日運量在捷運通車前幾年都還是20幾萬,現在公車+捷運30萬,這還沒有計算台鐵短程通勤的減等於花了1800億的高雄捷運,實際上增加的大眾運輸數量少之又少,難怪高雄的大眾運輸率105年只有9%多,跟當年沒有捷運的時候差不多還有不要成天首都不首都,台北清朝末.日治時期就已經是最大的台灣政治經濟中心了,只有弱者才會一直酸成功人士是人生勝利組,卻永遠不知道人家靠的是自己真本事
繼續閱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