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obrachen (mustang)》之銘言:
: 推 calebjael:1、4、5、6、7、8點的更主要關鍵點在於市場花園行動失敗 07/22 10:00
: → calebjael:如果市場花園行動成功﹐突出部打不打得起來還兩說。 07/22 10:01
: → calebjael:2、3兩點﹐突出部是盟軍整補地﹐而不是主作戰區域﹐兵力 07/22 10:02
: → calebjael:布置並不多﹐而歐洲的盟軍已經足夠資源對付德國﹐盟軍並 07/22 10:05
: → calebjael:不是在歐陸沒有後備力量﹐而是後備力量不在突出部。所以 07/22 10:06
: → calebjael:盟軍才能迅速集兵於突出部。而另方面﹐德國已經無力﹐包 07/22 10:08
: → calebjael:括兵力根本不足完全阻止盟軍運補(一半都阻止不了)﹐即 07/22 10:09
: → calebjael:使再增兵打到安特衛普﹐也不過是讓盟軍“覺得麻煩”﹐而 07/22 10:10
: → calebjael:德軍戰力不會從該行動中獲得好處﹐反會減少德國的可用戰 07/22 10:11
: → calebjael:力。換言之﹐德軍突出部本就是以放棄補充東線為代價。影 07/22 10:12
: → calebjael:響戰局的點(你說的這些點)﹐事實上都是取決於東線。都 07/22 10:15
: → calebjael:是以東線的“可能變”來造成西線的“可能變”而形成你說 07/22 10:17
: → calebjael:的“戰後大局”﹐如果東線完全不變﹐戰後大局根本不會變 07/22 10:18
: → calebjael:如此多的間接轉折﹐這隻蝴蝶翅膀扇得太大了。XD。你要這 07/22 10:21
: → calebjael:麼引申﹐那任何一場戰鬥的結局﹐都會同樣a導致b導致c導 07/22 10:23
: → calebjael:致d﹐最終影響你說的“大局”﹐那就爭論無結局了。 07/22 10:26
先說後勤的狀況好了。
盟軍的後勤問題從登陸的時候就發生了。美國的兩個灘頭在登陸之後的頭三天運進去
的物品是6614噸。不少了。
不過,最初規劃的是要運24850噸。當然,隨著灘頭的穩定,人員和物資抵達和各
作戰地區的相連之後,這些狀況也就有所改善。在運輸任務比較穩定之後,一天可以
上岸的量是56200噸,20000輛各類車輛以及180000名人員從美國的兩個灘頭上岸。
但是,這樣大規模的量也只是規劃中一半的物資噸位,2/3預計的車輛以及全數
預估的人員,換句話說,人上岸了,大部分的車輛也上岸了。可是一半需要使用
的物資,從建築材料,食物,彈藥,燃料,醫藥用品等等,只有原訂的一半。
這還是原定計畫。當盟軍衝出諾曼第的灘頭之後,消耗量更大。6月底的時候,諾曼第
灘頭已經送達289827噸的物資,可是這時候還發生其他的問題,其中一個是
英國的港口的運轉能量無法跟上需求,從美國抵達的物資無法卸下,那也就無法
轉到要運到諾曼第的船隻。其次是船隻的數量也有不足的狀況,也就是說,需求
遠大於供給,甚至從美國出發的船還得要直接把物資送到諾曼第,而不經過英國
這邊的轉運。這些上了灘頭的物資得用卡車運出去才行。
8月初,瑟堡的港口終於可以使用,一天可以卸下20000噸的物資,可是這樣的數量
也還是不夠填補消耗。其他沿岸的港口,有些被破壞,有些能量太低,有些還在
德軍的手裡,而且,有些港口要分給英和加的軍隊用。
盟軍突破僵局開始往北之後,補給的問題從運進來的噸位轉成為多少噸位可以運出
去跟上部隊,隨著戰線的展開以及作戰的高度消耗,前線將領苦於沒有足夠的
部隊運輸能量,以及補給品不夠導致戰術目標需要跟著修改。44年8月到9月
的時候,大約90%到95%的所有補給品還是在諾曼第的灘頭地區,而運輸的路線卻隨著
拉長到超過300英里。當然,盟軍也有設置中繼站來儲存和轉運各種物資,可是
還是跟不上需求。
像是燃料有拉油管,可是運送的車輛不夠,到了9月的時候盟軍的作戰腳步都
得要放慢下來,造成這個問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登陸前的預估和實際消耗差距
太大,彈藥方面也發生155榴彈砲與81迫砲的砲彈需要嚴格分配等等。為了解決
這些問題,盟軍也不斷調整運補的腳步,運輸的方式以及如何判斷與規劃不同
物資種類的需求與優先。其中一個手段是採用紅牛快遞:從諾曼第以公路的方式
通過巴黎,直到法國東北邊境,自44年8月21日開始運作,到11月中旬停止(這是有
原因的),每一天平均有900輛滿載補給品的卡車隨時在跑,每一部車規定間隔54公尺,
車速維持在25英里/時上下,這樣下來運送了412193噸的各類物資到前線去。
可是,當戰線往北拓展,甚至要進入德國境內,這樣延伸出去的補給路線很難
維持,維持也很昂貴,因此,盟軍就得要在靠北邊的地方找一個大港,那就是
安特衛普。
你最大的錯誤之一就出在這裡,認為市場花園作戰如果成功,補給的問題就不會
是個問題。
首先,安特衛普港是在9月4日完整的落入英國第11裝甲師的手上,請問,市場花園
幾時展開?9月10日艾森豪同意,9月17日才發動。換句話說,市場花園是在安特衛普
港落入盟軍之後才發動,那麼,無論失敗與否,都不會影響已經在盟軍手上的狀況。
接下來,安特衛普在9月初落入盟軍手中,而且是毫髮無傷,可是要到11月才能開始
卸載物資,這是為甚麼呢?原因出在位於安特衛普港兩端進出要道的Scheldt
還在德軍的手中,蒙哥馬利從10月開始進攻,加上戰略空軍轟炸,海上部隊登陸等等,
才在11月之後將該地的德軍掃蕩,使得安特衛普港真的可以開始運作。
換句話說,安特衛普港的取得和市場花園無關,市場花園即使成功,只會惡化盟軍
的補給和進攻,和你所說完全不同。
為什麼說市場花園作戰成功,盟軍還是會有補給惡化的情形?原因就在我上面提到
10月份才開始的作戰,只要Scheldt地區還在德軍手上,安特衛普港就無法使用。
可是市場花園作戰成功,盟軍的主要兵力就得要繼續按照計畫推進到德國境內,
那麼,這些擴大的作戰範圍的物資要從哪來?還是諾曼第。距離持續增加,消耗
也是水漲船高,運輸上的卡車沒有機會大整補,很多車輛必須放棄,那麼,補給
的狀況只會更惡劣。
而且,如果盟軍可以順利往德國境內推進,10月份有沒有辦法對Scheldt地區周邊
展開作戰也是個問題,安特衛普港的開放時間很有可能繼續延遲。就算是德國
要延後突出部的作戰時間,盟軍本身就會因為補給的關係需要暫停。
而歷史上也是因為艾森豪要求多路進發,對於補給的需求只會提高不會降低,市場花園
作戰失敗,盟軍可以想辦法讓安特衛普港開放,可是9月之後到年底前盟軍也的確
發生作戰進度暫緩,需要整補才有辦法。
那麼,市場花園成功與否都不會有正面影響下,你提出來的說法就完全不對了。盟軍
在歐洲地區的物資很多,可是你完全忽略到111月底年的運輸狀況,才會出現
與實際差距太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