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K島對最近二戰飛機的討論 (2)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17-09-08 16:51:49
https://www.fenrisulfr.org/war_thunder/pixmicat.php?res=11273
接下來就是筆戰(X)交流(O)了
原作者:Zc7BtgWY (Host: 59-115-*.dynamic-ip.hinet.net)]
==============================================================================
>kuma660224: 飛燕魔改是日本搞不定液冷,馬力上不去。
飛燕二型的馬力有上來 比較大的問題是就算海平面台架能跑滿輸出 因為增壓器工況不穩定
不是每台都能在預定的全開高度跑出額定值
另外超重幅度遠超預期也是性能低於預期的一大要素 多出的馬力被爆增的重量吃去大半
還有就是ハ140的妥善率真的離"實用化"三個字有段不小距離
根據驗收單位的地勤抱怨 引擎差不多是拿到的三顆才能拼出一顆能跑滿帳面輸出的良品 這
還是已經去掉川崎自己驗收不過 出廠前就已經驗退的不良品
以前裝備飛燕一型的單位是王牌或戰隊長才有優先挑選機體和引擎三湊一的特權
現在每台飛燕二型都要比照辦理 得吃掉多少引擎配額?現場根本吃不消
如果有三百台飛燕二型的機身 相當於川崎要供應九百具引擎才能供應部隊實際消耗
但當時川崎的供應只能月產數十 甚至逐月遞減 這就造就了滿地的"無頭飛燕" 成為換發變
為五式戰的動機
>kuma660224: 換氣冷馬力上去了,重量也較輕。性能就來了
五式戰的輸出只是與三式戰二型持平 說馬力提高是跟一型比
不過換裝空冷在系統重量上確實賺回不少減重幅度 就算扣掉翼套和機腹各處的整形拼貼外
鈑還是有賺 代價是氣動外型明顯劣化
>kira925: 沒辦法 日本的液冷就是爛(川崎已經很慘了 愛知的更爛)
不 愛知的熱田因為無需在彗星上搞軸炮 補機類週邊擺法比較自由 其實在日本國產DB的妥
善率上一直是愛知的產品比較好
川崎只是在攻克性能指標上稍微領先 然後一直保留安裝軸砲的可能性 (雖然這種火力佈置
方案在日本直到最後都沒成)
>hazel0093
>飛燕如果要配合氣冷引擎機體一定要像鍾馗那樣粗粗短短才有效率
不是粗短才有效率 而是大直徑引擎配瘦小機身(基於減重減阻等思想)在視覺上容易顯得粗

就算引擎直徑大 你也可以像烈風或キ-94-II那樣看起來修長 (只要你飛機夠大)
土井的意思是 讓圓弧剖面胴體配星形空冷 角胴配液冷 設計上比較符合設計常識沒難度
不是說讓五式變得短胖會飛得比較好
>可是飛行員都覺得五式戰這種半路出家的比鍾馗強,很奇妙耶?
日本人喜歡水平格鬥好而且失速特性溫和的飛機 這事應該不算新聞了
>wl00669773: TA152問題是優勢空域高到沒用 上去沒怪打 下來被怪打
Ta152H的最佳高度會設得那麼高是有背景的 不要用WT偏重低空作戰的群眾遊戲體驗去批判

引用我以前在別處寫過的文:
>關於Ta152H怎麼會追求高空性能到這麼喪心病狂的程度,理由在此:
>1944年4月,德國空軍偶然發現了從歐洲往印度途中、路過英國本土的B-29。由於盟軍開始
投入了這種新型轟炸機其驚人高性能的事實令迎擊B-17和B-24都已捉襟見肘的德國空軍顯得
更加手忙腳亂,於是更快馬加鞭的積極導入更高性能的高高度攔截機開發計畫、也加速推動
了更革新的Ta183等新規的噴射機。(可以說Ta152H也是在這波浪潮中被催生出來、且比較成
熟可行的一個方案) 不過實際上,盟軍已經早在1943年8月的魁北克會議中拍板定案決定
B-29都將用於對日作戰,不將其部屬在歐洲戰場。
>…事實上就是德國人自己嚇自己嚇尿了一褲子,Ta152H是為了那不會來臨的B-29甚至是後
繼的B-36而準備的
>德國空軍後來也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D-12/13和Ta152C的最佳作戰高度又都重新壓回
萬米以下這常用空域
>Ta152H那個四萬呎附近才達到最佳的高空性能其實有點衝得太前面了
>不過相比高空可能(只是可能)更好、但低空或其他用途明顯更差的Bv155,我認為Ta152H還
是比較適中的
而且Ta152H並沒有
"上去沒怪打" - 高空就算B-29不來 P-47D甚至是最強的M型也是近在眼前的威脅
"下來被怪打" - 152H在沒有GM-1介入的高空飛行體驗都讓飛行員評價甚高 飛行員也發現該
機對野馬或暴風有格鬥優勢
       這對以往因高翼載+短翼展早已放棄水平面格鬥和失速特性的德機飛行員而
言 堪稱意外驚喜
你這兩句看法都有失偏頗
>wl00669773: 德國人屁顛屁癲的回去造D9
D系列和Ta152是並行開發的兩條線 沒有牴觸 當時譚克也沒有收掉152回頭專攻D系 他還是
把主要心血灌注在152上
D-9只是大A液冷化中難度最低而且成果出來最快 成為長鼻系列中最早頂上戰鬥主力位置的
成員 並不是說它最好所以產最多
是日後有些來自盟軍側的研究聲音認為他當時要是主攻朵拉系列 或許能湊出更足夠的數量
用於作戰 也能成熟更多次型 而非耗在更複雜的152上更多時間
他也才認同說 以當時戰局而言 或許這樣比較明智
但這並不能胡亂解釋成Ta152的經驗很失敗或實戰很慘讓他回頭多造朵拉而不造152 這是不
符因果的
>wl00669773: 還是D9好 全能好飛機
比起後續的D系列成員 或是Ta152C/H 甚至同期會遇到的二級增壓野馬和噴火XIV 她實在算
不上全能
只是和越做越偏的大A和後期109相比比較均衡一些 從重攔截機或對地的路線重新往制空本
職靠攏了一點
總體來看它還是比較偏低空常規戰鬥機 高空不那麼差的低空戰鬥機 但跟"全能"兩字還有些
差距
>kira925: K島那邊的推算是 五式戰在低空纏鬥有個優勢區
>kira925: 搭配上飛燕系機身良好的俯衝性能(飛燕二型曾有近千)
>kira925: 所以陸軍的幾個老妖精開五式戰確實是殺進殺出沒錯
>kira925: (但不是性能可以打P-51D 不是這樣的)
應該說 跟來日的P-51可以一戰 閃躲玩得好比某些日機有機會用反擊技反殺 但沒有強到足
以壓制對方 科技上也沒有好到足以跟P-51D平起平坐
作為消耗無頭飛燕機身的應急戰鬥機倒是足夠了 而且好得超乎預期
>wl00669773: 而且看1945年 日本陸軍那邊推測的美軍飛機性能...
>wl00669773: F6F-5 650km/h P-51 600km/h F4U 570km/h P-38 580
要注意這是飛行員自己體感的戰場經驗回報 並非敵情蒐集或科學驗證結果
而且無論戰史版的諸位還是包含百度那邊 大家都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這表中對P-51的
估測混同了遠看外型分不清的亞歷森(A)和梅林(B/C)兩種動力版本
而在中國戰場日機又很少有上7000~8000m跟梅林野馬掐架的經驗 用V-1650-3的野馬III在中
低空也不比亞歷森動力的A型快
新投入的疾風感覺有時甚至能在速度方面佔野馬上風 (其實是加速性較好造成的錯覺)
就算是鍾馗 600km/h級的二型有時也能成功捕捉野馬 甚至後期型的隼算好截擊路線抓人家
巡航發呆的視覺死角也能對野馬打上一兩波
依照中國戰區的上述交手經驗 自然不覺得野馬有那麼快
而F6F在台灣沖航空戰日方連用疾風都飆不贏 (你們忘了你們當時給疾風灌什麼燃料嗎...)
而且也不知道地獄貓當時剛開放2250hp加力
"既然疾風有624都會被壓 那新型格魯曼大概有650吧"
.....這份表大概就是這樣彙整來的
如果對P-51的經驗是來自1945年4月7日野馬初來日之後 再加上黑江的試飛+模擬戰經驗 野
馬可能會被估到比史實性能還強
這種東西只是幫助我們知道當時只能估測和摸索的人會怎麼想 內容正確性是其次
>kira925: (還有台灣大空戰的時候 不知道哪個神經病說試驗喝87號)
不是神經病 而是當時95只供得上本土 海外各戰線只能普及91號 從盟軍那拗來的南方油田
高辛烷來源不能期待穩定供應
當時在研擬二線單位 或實戰一線單位的日常勤務可不否僅用87就好 91省點用 免得大決戰
時庫存不夠
而且當時有個想法:疾風用91加水噴射勉強可抵類似100的設計值 那灌87再上水噴射也還湊
合吧?
結果就是從台灣升空的這批有些四式戰沒能放油重灌91 滿肚子87就上了 紀錄上某些部隊中
的"落伍機"(脫隊機)就是這批
如果當時的對手是P-40或F4F一類那問題可能還不嚴重
好死不死遇到之前沒經驗過的新型強化版地獄貓 隊上機況好的勉強搏個平手不死 經驗不夠
或用次級燃料應付的就死成一片了
>PAULDAVID: 的起飛重量 成為種原罪 畢竟德國已在發動機大戰中落敗了
朵拉當初也是被認為馬力不漲還增重 還被很多飛大A的老鳥用"光看or光想就知道這東西不
行"這類理由嫌棄
但結果朵拉幾乎在全部的飛行性能上超越同等動力甚至更大動力版本的大A
雖然說拆了兩門翼砲多少有補正運動性 但最大因素還是延長機身+正面阻力變小 就結果論
而言氣動優化的增益超過了增重帶來的性能損失
...所以我再三強調 不要被馬力負荷或翼負荷這類粗估的指標綁住 還是要看實際表現
>kingstongyu: (下略無數字)
此人廢話可以直接略過
>Archerfish: 液冷改氣冷,拉格家族也是經典案例啊
>Archerfish: 原本各種被雅克壓一頭都被下令停產了,換了Ash82重獲新生
拉格會被雅克壓 也有一部份是該設計局被軍方限制必須採用木頭比例更高的木金混合設計
先天重量就吃虧
單看速度LaGG-3的表現其實不比同期Yak-1或-7差 至少證明氣動設計是成功的
只是先天重量重 品管誤差大 現場人員又喜歡不照廠商建議整 搞得現場使用經驗糟透
(反之雅克布列夫態度就比較強硬 非常排斥現場人員亂整他喬好好的設置 加上飛機本來就
比較輕巧好操 所以風評不錯)
同樣是液冷 原本印象差的那方突然躍升成跟你平起平坐 自然給人換發大躍進的印象
另外還有一部份是
拉格在換裝空冷的試作中有比較大的成敗壓力 再不成有往後次期試作和採購會被漸漸邊緣
化的隱憂 在空冷最佳化上比較拼命
不像雅克 本來就很好 已經當主力了 空冷如果不會變更好 了不起是維持既定路線繼續走下
去而已
雙方這種態度差異 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中期空冷化試作的結果差異
>kira925: 不過飛燕系體重偏重無解 土井太保守
一來走液冷本來就有系統重量較高的原罪 (換來的是阻力較低的優勢)
二來土井他走的是比較偏向"加"的美學 和偏向"減"的美學的堀越形成鮮明對比 並不能用"
保守"一辭一言以蔽之
這個以後再花篇幅來講一下
作者: amurosheu (Oberleutnant Amuro)   2017-09-08 17:53:00
推,早點出來一個還能用的對當時的Luftwaffe很重要
作者: a5mg4n (a5)   2017-09-09 00:00:00
要說翼負荷的話,TB-3的空戰性能就是最好的反例了(才73kg/m^2,看起來比零戰還低一大截XD)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7-09-09 05:05:00
其實還是馬力上不去,它只把原型理論值上去實際量產品就失敗,馬力上不去。百中選一的大雕不能當成常態產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