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熟讀歷史能否預測未來?

作者: william2001 (人間似水泊)   2016-09-30 00:17:28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引述《william2001 (人間似水泊)》之銘言:
: : 我關切的是大家就自已的經驗來說,有沒有辦法利用過去所學的歷識知識,
: : 來獲悉人類活動的大趨勢呢?
: : 也就是能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子,透過文獻、文本的閱讀,
: : 來歸納出一套清楚的因果關係?
: : 還是說因果關係過於複雜?變因太多、大雜,而誰是因,誰才是果也莫衷一是。
: : 導致各種學說互相的質疑,攻防,而爭論不休呢?
看完了前面所有朋友的回答,
我想之所以會有正、反兩方的意見,
多少和「預測」這兩個字的定義有關,
每個人對於預測的解讀和需求量不同,
有的人定義很窄,覺得有百分之百正確,
很神準、準確到什麼日子都能夠預料得到,
所以會覺得變數很多,無法預料出新的科學典範。
而有的人的定義和我比較相近,就純脆是大的方向、大的趨勢,
也因此覺得可有預測性。
就我有限的學識裡,
我發覺很多種學科的正反兩方都是處在兩個極端在爭論不休,
前者是著重可確知因果關係,
會找一堆準的例子來維護自已的地位,
後者的反對派,就會舉一大堆例子來反推,前者的那套東西,
實際上有很多的漏洞和不準,
也許歷史的走向,似乎是介於這兩者之間吧。
: 未來是難以預測的, 我常說, 「你連明天的股市升跌都不能預測」, 三十
: 年的世界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不會憑著把歷史讀了就能預測出來.
你這一段是先寫出結論,
表明了你認定歷史專業的侷限性,
然而底下的推導過程,卻讓我有相反方向的解讀。
: 歷史是大量的真實故事, 以及人類過去的經驗. 而歷史學的本質, 是從歷
: 史中研究裡面的因果關係. 人類的生命大不了一百年, 人的經驗在死後就
: 會消失, 歷史留下的就是這些經驗的殘留, 人類從學習歷史當中, 學習一
^^^^^
: 些自己從未經歷過, 但前人經歷過的經驗. 而這些主要是前人犯過的錯誤
: , 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訓示.
^^^^
殘留、訓示好像是意味著確定性,
反之,不確定的話則殘留沒有功能,訓示沒有必要。
: 歷史留下來的經驗, 最多就是人與人, 以及人群之間會產生事情的經驗,
: 人類的科學與技術, 觀念以及制度, 長久以來都不斷變化. 但是人性與欲
: 望, 以及感情, 這些事情我們和六千年前的人類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
: 在歷史當中, 我們會看到人類會做多少不理性的行為, 在歷史中看過的東
: 西, 基本上我們如果跟隨人性, 都會重犯. 黃巾之亂, 狂熱的十字軍, 去
: 到今天的狂熱政治, 本身就是同一件事以不同的方式重現. 神話故事與經
^^^^^^^^
: 典舊番, 寺廟與女僕咖啡廳, 宗教儀式與同人展, 基本上是同一種東西.
^^^^^^
: 你可以從歷史中, 看到我們現在重覆的錯誤, 又或者在我們現在的錯誤中
: , 想像到過去歷史發生時, 那些人真實做了甚麼. 雖然穿的衣服, 說的語
: 言, 用的科技和前人不同, 但是一個團體的興起, 源自一個雄心萬丈的領
: 頭人, 不論是曹操, 織田信長還是今天一個創業家, 都是同理. 一個團體
^^^^
: 的腐敗, 會有很多視野不足的依附者滲透進組織佔高位, 不論是東漢末年
: 還是現在一個老巧的大企業都一樣. 一個團體的滅亡, 會有為此犧牲得沒
^^^^^
: 價值的忠臣, 以及一堆在這骨節眼還在排除異己的人, 袁崇煥或者是現實
: 的政黨, 都是同理. 一個國族主義的興起, 領導者反而是外來移民, 拿破
^^^^^
: 崙與希特拉都是相似. 說法語的諾曼貴族, 征服英格蘭後反而被英格蘭同
^^^^
: 化成說英語的, 經歷世代後轉換了認同身份, 這不是似曾相識?
^^^^^
: 如果你看了歷史, 你就會開放態度面對很多事情, 看回上面的段落. 你可
: 以想像到一個有雄心而能夠服眾的人, 有潛力成為一國一城之主. 一個企
: 業裡面都是一些安逸的人, 你能預期那企業會衰敗. 一個團體走向危機時
: , 有人還在攻擊那些力挽狂瀾的人, 你可以看到他們會滅亡. 外省人領導
: 追求臺灣獨立不可置信? 希特拉就告訴你奧地利人可以領導納粹黨.
: 故此, 在西方文明, 歷史學是從政者的顯學. 政治就是調解人與人, 團體
: 與團體之間衝突的學問. 歷史讀得通的話, 會變成人際關係的能力, 人性
: 的專家, 能夠調和不同群體的交涉人才, 引用歷史能協助你說服別人, 使
: 人更容易理解一些事情的因果關係, 歷史故事能令你更容易指出別人的錯
^^^^^^^^
: 誤並勸他改正, 因為他也知道, 這些全是真實而不是你創作的故事.
: 歷史學的真正高手, 就是人際與博奕的熟練者, 他能夠比別人更容易說服
: 人, 能夠把不同理念和意見的人團結起來做一件事, 豐富的歷史知識將會
: 是說服人的工具.
你用的這些詞彙我整理出來,
如:「沒有太大的變化」「同」「一樣」「相似」,甚至還有「因果關係」,
讓我覺得你第1段的結論和之後這幾段的推導過程,
似乎是搭不上。
如果說事件之所以會發生,
就是因為一群有決策能力、有權勢地位的人如政治領袖、軍事家
或是企業菁英、宗教家、社運領袖、學者等等所主導而讓整個社會發生
了變化,
小的我們也許可以稱做事件里程碑、開端,
大的我們或許把它稱做革命性事件,如法國大革命,推倒柏林圍牆,
蘇聯解體、64天安門、美國出兵伊拉克等等,
那麼當你身處事件中心點,
也就是說你是這團體的核心成員,
如果有依照你最後一段所說的這種高超的能力,
你甚至可以左右這些具有決定大部分人命運的權威人士的想法,
我覺得這已經不只是預測事件的走向,
甚至能夠超越預測的層次,提升到主導它、駕馭它的境界,
如奧地利的梅特涅或是德國的俾斯麥等等。
讓所有菁英被你擺布、左右,
讓權力階層底下的平民百姓,不得不跟著你的想法走。
不曉得我這樣子的解讀是否正確呢?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6-09-30 00:26:00
其實羅振宇說過 越古早的時候 因為不像現在有民主人權觀念 是專制的國家政權 因此歷史越有可能被高層一小群人所決定 我認同這種說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