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之銘言:
: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我很懶得跟你吵,我當然是震旦斷絕者,就因為知道是,所以才能逐漸避免誤解
: : 你是不知道自己是震旦斷絕者的震旦斷絕者
: : 講很多次了,日本人和製漢語時很認真,都會從漢文古籍中去尋求符合漢文邏輯的組合
: : 為何說是新組合,因為漢文的基底是單字詞,很少是「連綿詞」(題目的逍遙是少數之一)
: 別鬼扯了, 自+由, 起碼東漢就出現了
: 最遲到唐宋就已經發展出自由自在的意思
但是古人(古籍中出現的)講的「自由」,跟今天你跟一般人講「自由」的涵義不同。
如王安石曾寫過某詩句:風吹屋簷瓦,瓦落破我頭,我不怪此瓦,此瓦不自由。
說明這片瓦沒有自主決定的能力,砸(如果瓦是人,形同侵犯)王安石,莫怪莫怪。
而今天一般人聽你講自由,是日本人的和製日語的翻譯freedom/liberty背景下的自由。
今天,至少在台灣(中國就不一樣了),我們一般人(經由學校教育所教的對「自由」的
理解)是自由以不侵犯別人的權利為限度。
中國粉紅則沒有這種觀念,所以要抨擊外國「無言論自由」的舉例常很荒唐,比如常質問
說,看到新聞報說你們台灣有人在網路上說某天要去殺了蔡英文,為何犯法被警察調查?
你們不是說要有言論自由嗎云云。
古人寫作時偶爾用到的自由兩字,有涉及自由的限度嗎?有跟台灣一般人(與文明國家一
般人)所共同理解的freedom的涵義(freedom有其界限)一樣嗎?
古語的自由,可以倒裝來理解:由自。這是簡化,還原的話就是「由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地行使自主決定,可沒保證排除可以侵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