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uadDib (Muaddib)
2024-07-27 23:27:49關於這個標題 我今年年初有自己研究過一番
也來獻醜一下
實際上有一群銀行家已經算過這個東西
還發了一篇論文:
The rate of return on Everything, 1870–2015
https://www.frbsf.org/wp-content/uploads/wp2017-25.pdf
直接節錄結果:
國債 債券 證券 房產
平均報酬 0.98 2.50 6.89 7.05
標準差 6.01 10.74 21.94 9.98
單位是年化% 扣去通膨
(名目年化不管證券或房產都超過10%)
其中報酬包含各種 股息 租金 資本利得 稅金 維持費用
當中可以見到 證券和房產 平均報酬非常的接近
但是標準差(aka 波動性 aka 風險)來說 房產相對低非常多
這滿符合市場效率 聰明錢自己會往賺錢的地方流動
最終兩者報酬是接近的
加上房地產流動性低 因此風險也比較低
然而證券風險高 也造成極少部分倖存者偏差
透過證券賺的錢極高 比如華倫巴菲特
房地產就很難達到這樣的現象
可以說 證券風險高 但獲利集中在少數人少中
房地產風險低 獲利被很多人分享
順帶一提 文中有提到 如果加計槓桿買房(房貸)
房產平均年化報酬會從7.05上升至8.1
放30年差距約34%
看來是沒辦法直接讓報酬倍數成長
我猜測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市場不是每年漲
沒漲房貸成本又高的情況下 反而對報酬有傷害
就好像正2也不會是報酬2倍
當然我如果股房都配置
股票我搏一個致富的機會
房地產托住下限穩穩賺資產增值
這樣投資組合再隨時間調整 各取其長呢
在投資組合理論中 可以把各種組合畫出效率前沿
就是一個理論上(風險-報酬比)最大化的投資組合
股房肯定都有一席之地
題外話 如果看過去10-15年
有一個資產 風險-報酬比直接嵌入效率前沿
也就是不需要資產配置 直接 All in它
然後 hold on for dear life (這樣提示夠明顯了吧)
就可以達到經風險調整最大化報酬的效果
可是它是風險超高 報酬更是高到嚇人
來猜猜它是哪個資產?
當然這是看後照鏡開車
事實上除了忘記密碼的人以外
還真沒幾個人能長抱這個東西...
作者: esheep (^^) 2024-07-28 00:23:00
目前比特幣算不算資產還很難說... 主要是價值估算標準不明確、不一致,這點比較像 藝術品/古董/收藏品 市場的運作模式。長遠來看,是趨勢但實作上變化很大,另外 目前虛擬幣一開始的噱頭也逐漸在去化:匿名持有性/交易性。未來變數不小。
作者:
e2000 (e2000)
2024-07-28 05:32:00真的,我也是看存股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結果我哪存得住,賺一點就拿出來花掉了,買3C買音響,買禮物送女友,一下子就花光了你慢慢存股存那個每個月幾萬的,存個幾年賺個頂多幾十%能幹幹嘛?本小利大利不大,普通上班族月薪五存個兩三年幾十萬的給你個7%~10%報酬率,然後就想入袋為安,買禮物送女友,買換車或者是跑去上什麼課程、培養什麼花錢興趣像園藝、石頭、木頭、手機、美食、出國或國旅,根本存一點點就花掉了,因為股票最大的方便性就是變現快,加上震盪大,也是最讓人存不住的原因,你買房先逼自己每個月取出房貸的一半存下來,沒辦法亂花錢,至少乖乖存錢下來是肯定的,轉增貸一次又一大筆錢,至少不會存一點就花光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