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俱舍論自釋》緣起支(3)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2-27 07:04:17
軌範諸師(毘婆沙師)釋此二句(此有彼有,此生彼生;此二句是十二緣起支之略說
。底下如下說是可以的)為顯「因果不斷及生,謂『依無明不斷,諸行不斷,即由無明生
,故諸行得生』,如是展轉皆應廣說。」
(“無明支”與“無明”有差別,無明支指十二緣起支之第一支,這只限於凡夫,凡
夫方有無明支,聖者沒有無明支,聖者包含小乘初果以上的聖者。而無明之繫屬,以小乘
言,除了阿羅漢外,其餘三果的聖者有無明但沒有無明支。也就是說,聖者不會以無明支
為動機去造第二支行支/能引業,既然不造能引業,則能引業的習氣不會存在第三支識支
當中。以唯識宗來講,小乘聖者沒有這三支(無明支─行支─識支),但是除了阿羅漢的
聖者外,其餘三果之聖者有後九支,名色…六入…乃至老死;這九支是說當一個行者成為
聖者之後,但尚未證得阿羅漢之前,有一些過去造的業還是會因為愛取而成熟,還未到阿
羅漢的聖者還會有受生,這些受生主要是過去能引業的成熟,所以除了阿羅漢外的聖者,
沒有前三支但是有後九支,而阿羅漢整個十二支都沒有;無明支與無明之區別主要如此)
(十二緣起支之無明支,不論大小乘,就共的來講都是指補特伽羅我執,如就應成派
來講,除了補特伽羅我執還包括法我執,都是無明支。因為聖者已現觀補特伽羅無我,因
此不會有補特伽羅我執,不會有無明支或補特伽羅我執的動機去造能引業。)
(一般說凡夫以無明為動機而造業,此處之無明指的是十二緣起支之第一支無明支;
而聖者有無明,但不會以無明支去造業,此要區分。一般言以無明去造業主要是無明支,
“無明”與“無明支”要區分。譬如見道位之菩薩,精確的說其有無明但沒有無明支,有
無明是因為見道的菩薩尚有俱生之無明未斷,見道位只斷遍計,但是其沒有無明支不會以
無明支去造能引業。故前面所提經文略說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如果指
無明來說主要是指無明支,基於無明支,而不是一般所說的無明。)
(上座同學)有釋:「為顯因果住(住:相當於“此有故彼有”之“有”;因果的安
住,有因有果;因的相續存在,果的相續就存在){及}生(因生果,有因就會產生果),
謂『乃至因相續有(藏文:起),果相續亦有(亦起)(因果住),及即由因分生故,諸
果分亦生(因果生)。』」(餘師將“起”改成“住”)
(論主破)此欲辯生(起)何緣說住(經文所要表達的生,為何說住呢)?(其實此
中只是用詞不同)又佛何故破次第說(不隨順的次第而說。一般順序是先有生才有住,而
如果照餘師將起解釋為住,那為何佛要先說住而後說生呢)?先說住已而後說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