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大乘佛法的涅槃(Re: [法語] 法上比丘‧大乘比丘:南北傳

作者: d8888 (Don)   2016-02-15 20:44:08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銘言:
: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之銘言:
: 一般不就是四聖締傳愈廣,清靜的人愈多,正好符合那個願力與責任....呵
姑且不論大乘經的說法
聲聞經典中無論南北傳都有提到「如來十力」。「完整版」如來十力只有佛陀一人獨有。
因為有此 100% 如來十力所以如來可以轉梵輪,獅子吼,開創偉大的佛教。其餘阿羅漢
聖沒人能做到這件事。
所以要問廣傳四聖諦和廣傳菩薩道差別在哪裡,差別就在獲益的眾生多寡。一百個聲聞阿
羅漢和一百位具備 100% 如來十力的佛陀,開創的佛教局面是不同的。
再回到菩薩道的法義。菩薩道(特別是見道以上聖人)認為「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
。在煩惱燃燒活生生的當下同時就是解脫涅槃,所以修菩薩道的人,特別是見道位以上的
,能夠不害怕生死輪迴一世又一世修行菩提,有機會證無餘涅槃也不證,最後成就無上正
等正覺,成就「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
的偉大佛陀。而一世又一世悲願的輪迴中,就可以多度很多人
阿羅漢聖人除非改練菩薩道,不然不可能證「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的聖慧,對於
生死的恐懼就無法如菩薩般降伏,若一心只想入無餘涅槃,那能度的人就會比一世又一世
度人的菩薩少
: : 何謂無餘涅槃?
: : 諸乘定義不同哩! 如果菩薩鼓勵大家證阿羅漢,那誰來當那位菩薩?
: 你說的對,總要有人當菩薩,可是度人也要看境界到不到阿~~所有人都念佛念咒
嘴巴念佛也能結善緣。即使你今世無緣成就聖果,天天念佛也許你投胎幾百次以後就有機
會遇到佛陀教你正法,而這一切的因緣都來自於你過去讚嘆過佛陀。更別提往生淨土等利
益。而且實際上念佛(不是特指嘴巴念)可以親證菩薩法,但此不展開。
: 拜菩薩,那誰去證初禪至四禪、四果、涅槃?
: 想一想,以上初禪至四禪、四果、涅槃都無法證知的人,不就是凡夫? 又如何當菩薩?
: 就算有善心善行也是人天乘,應該算不上菩薩。
: 有些人做很多善事,福報很大,可是這樣就是菩薩了嗎?
這部分贊成。反過來說,現在有種說法就是菩薩成佛之前都是凡夫。但沒有無漏慧的菩薩
,只是佈施很多,念很多咒。怎麼有可能成為「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沙門、婆羅門所
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的佛陀?如果菩薩沒有無漏慧,只是佈施很多,念很多咒
,那他成佛以後,應該只是位受人愛戴,福報廣大,最多嘴砲、業務技巧比較高明的阿羅
漢,無漏慧應該與其他阿羅漢無差別,不應該是「「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沙門、婆
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
所以我認為:菩薩不入無餘涅槃,不代表菩薩沒有無漏慧。高位菩薩有無餘涅槃的入場券
,只是不用罷了。 所以不能說廣修聲聞法的四聖諦等同修菩薩道
: 其實涅槃的定義一開始是一樣的。相關針對涅槃的學術研究是有的。
: : 所以此處鄙人的看法認為應該是: 菩薩隨順個人的發心鼓勵大家修學三乘菩提.
: : 最後都會到達大乘佛教認為的真正無餘涅槃, 也就是成佛.
: : 如果選擇二乘,菩薩也歡喜讚嘆, 反正先讓你得涅槃法喜, 到時候你參學多了,
: : 心量大了,能量足了,覺得自己仍有諸多不圓滿處,該是在往下走了的時候了,自然就會
: : 尋求佛道.
: 沒錯~~~我覺得還是有聲聞的基礎再去想菩薩行是怎麼一回事是比較合理的。
: 其實許多大乘經都是讚嘆涅槃的。
: 定其實很多種類,甚至初禪至四禪也不是佛教才有,所以無法用隨時能入定來評判是
: 否為菩薩。
: 一個外道六師入九次第定,然後隨處坐下就能入定,這是外道就能有的。
這部分應該有小問題?九次第定中的滅盡定是不通外道的。外道最多只有四禪八定,不會
有九次第定,應該是誤植?
: : 但是,如果只是不求甚解,貪求功德, 只想消災免難,又無戒行,那麼這些
: : 行為當然就是民間信仰.佛法只是軀殼罷了!
: 沒錯......
: : 菩薩修的叫三昧,可坐可不坐.
: : 菩薩要修的三昧可多了,最基本的是通二乘的空,無相,無願三昧.這也是利於不被
: : 染污之地的最基本禪定.
: : 而所謂三昧,就是定慧等持的佛教專屬禪定.
: : 大乘修習種種三昧的重點在於利益眾生,其基本見地為般若波羅蜜與大悲心.
: : 大乘經裡的三昧非常多,如大品般若經的百八三昧.
: : 如常見的一行三昧:
: : 就是一種先修習般若波羅蜜觀智, 而再端身念佛的一種三昧.
: : 這些三昧不外乎都是要能達到以通曉五明,乃至接近佛的一切智智之能力為目標.
: : 而這些三昧,當然遠不同於二乘行者自受用,急欲入涅槃,所入之禪定.
: 這我倒認為三昧與涅槃應該沒有甚麼相違之處。當然啦~~~菩薩的三昧與阿羅漢的涅槃
: 都是非同小可的境界,可能也要證了才能了解.....
: : 所謂幾萬遍都只是個方便數, 重點是你能念進去你的"心"的量或(能量)到底有多少?
: : 發心正確,知見正確,又會調整自己的方法至最佳"入定"模式.總有一天會念入"心".
: : 念入心之後,便會逐漸轉化你的正報與依報.
: : 再者,初發心菩薩也要增強能力與移除障礙的,老是病懨懨,東碰壁,西撞牆的,
: : 一定無事可成,搞不好還會退轉.念這些經咒就是轉化這些障礙的一大方便.所
: : 以不宜輕看.
: : 而誦經念佛持咒也能入心,還比禪修要方便多了.重點是你要找尋一條讓你最能
: : 專心的方法.
: : 這些都是應用軟體讓你集資淨障的,不能老抓住不放,菩薩是要"法門無量誓願學"的.
: : 人類的語言是有極限的, 那種狀態你要怎麼形容? 不存在的存在?
: : 建議不要在這上面鑽牛角尖.
: : 那您又何嘗不是一廂情願呢? 就各尊重各的吧!
兩位法友的論法我認為剛好點到問題最重要的核心:撇開悲願不談,能不能用一句話說大
乘法到底好在哪裡?難道說有愛心的人修聲聞四念處就菩薩道,自了漢修聲聞四念處就聲
聞道嗎?
個人認為菩薩道與聲聞法,慧學上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明心:也就是證悟 I大後文提到的阿
賴耶識。不是知識上理解,而是能活生生體驗阿賴耶識。
證阿賴耶識跟哪些菩薩法有關?任意列舉:
比如「萬法唯心」,不證阿賴耶識此根本「心」哪能成立萬法唯心? 現代人一堆用
意識心來解釋萬法唯心。請問無想天無想定滅盡定中,「意識版」萬法唯心還成不成立?
否定阿賴耶識,則無萬法唯心(只有誤會後的意識版萬法唯心),若略過唯心而只談
萬法生滅無自性,那就是緣起緣滅,而非不生不滅,是聲聞法而非菩薩道
又比如菩薩法中,明言聲聞緣覺沒有完整版十二因緣智。因為他們對真如佛性不知不
見,反過來說,若不證阿賴耶識,不懂真如佛性,那即使你發願修的是菩薩道,你對十二
因緣的理解也沒有超過聲聞人。
又,佛法中有些深妙法,為了防止因緣不具足的人輕易得法,往往寫成不證阿賴耶識
就難以明白的「暗語」,如禪宗祖師公案,或是般若經。禪宗公案多的是學人怎麼看都看
不懂禪師在表達甚麼,忽然證悟後就懂了。
其他諸經中明說「諸地自在通,灌頂勝三昧,若無此真我,是等悉皆無」等明白說需
要證悟阿賴耶識才能解鎖的妙法更不用說了。
(這只是枚舉一小部分,事實上末學認為沒有一個佛法可以完全離開阿賴耶識)
所以末學以為,真要挑一個東西來代表菩薩道上不共聲聞、緣覺人的法。那就是明心證阿
賴耶識。不證阿賴耶識,或是否定阿賴耶識。那很多大乘經、法讀起來永遠只是玄之又玄
的哲學,遮來遣去沒有宗旨,大乘法說到最關鍵的地方往往忽然變成暗語,禪宗古德永遠
看起來只是怪人。菩薩法的實際體驗當然更不可能了。 但也是因為證了此心,所以高位
的菩薩智慧能贏過聲聞緣覺人,聲聞法和緣覺法永遠無法取代菩薩法
: : 大家都當阿羅漢~誰來當菩薩?
: : 而且我說過了~~"最高"目標.....
: : 當然不一定,我的意思是說:有一類人只以自己的解脫為最高目標,而且急於一世解脫.
: : 他對自己身見的執著,搞不好還強於那些能捨身取義的凡夫.
: : 印順導師也說過:不能說聲聞乘者無慈悲心,但是有一類人堅持自己不證沒法利益眾生
: : 到最後反倒成為北傳形容的那種聲聞.
: 以解脫為最高目標的話,放下身見是必要的,光出家本身就是放下身見的一種體現。
: 印順導師的這段話我不置評,不證也是能利益眾生,證了當然更能達到利益眾生的目的
: 。哪有教眾生佛法自己卻不證的道理呢?
: 那就像叫人做這件事,自己卻不做一樣。尤其佛法是心法,經文只是文字,傳揚也是需要
: 有實際證悟程度的人才比較好。
: 個人是覺得有苦集滅道就夠了....再去分析那是甚麼性並不會有甚麼幫助。
: 我拿起碗筷吃飯,不需要分析我的筷子是幾公分、碗甚麼顏色才能完成吃飯的動作。
: 同理,我思維苦集滅道,那是甚麼性其實無關緊要...
若加上阿賴耶識,則有關緊要了。三性三無性關係到阿賴耶識如何成就一切法,關係到成
佛後的一切種智,能知一切法產生背後的原理,才能如聲聞經典中如來十力可以知道一切
眾生的需要
: : (2) 合不合乎三法印(緣起):
: : 諸行無常
: : ===> 依他起性(以阿賴耶識緣起解釋)
: : 諸法無我
: : 涅槃寂靜 ===> 體認依他起性就能去除去眾生遍計所執性(執取萬物實有)
: : 以達成涅槃寂靜狀態.
: 同上......
不提阿賴耶識,三性三無性用此方法解釋,就會跟聲聞法(聲聞版三法印)疊床架屋,只
是重新發明輪子。但若以套入阿賴耶識、萬法唯識來理解,則有聲聞法沒有的內涵
: : (3)阿含經就到處有心意識的說法, 本來的解釋是 心 = 意 = 識.
: :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為了解釋輪迴與了知煩惱的運作方式乃做為禪修與大乘
: : 行門的理論基礎, 就必須分開:
: : 心(阿賴耶識) = 集起
: : 意(末那識) = 第六識所依
: : 阿賴耶識與末那識不是實我或大我,而且兩者都是無記
阿含中將過去、現在、未來的意識稱為心、意、識。末學以為並不同菩薩道中的阿賴耶識
這樣的解釋末學的感覺是:
沒套用阿賴耶識,就無法確實的區分聲聞法和菩薩法,只能把聲聞法的東西用菩薩法的名
相重新包裝,然後菩薩法就好像重新發明輪子,跟聲聞法疊床架屋。 內容也許不是徹底
錯誤,但無法區分菩薩法與聲聞法,沒凸顯出菩薩法中的特有內涵
: : (也就是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 : 阿賴耶就是藏的意思,它只是一個一切身口意行為集中存放的倉庫,而且它隨
: : 時都在變動.
: : 就好像一杯鹽水,表面上看起來靜止,但是裡面動的可厲害,NaCl不斷的結晶與
: : 解離.
: : 而末那識是一個能有"我""我愛""無明""我慢"特質,能發動思想行為的"意"根.
: : 這是一個能以下原因所必須提出的理論:
: : (A)只有六識無法解釋人類的我執或潛藏煩惱從何而來:
: : 人常常會在面臨一些情境下升起煩惱, 這些煩惱藏於何處?
: : (B)只有六識無法解釋人如何隨業流轉:
: : 人在生死流轉時,業是放在何處?
: : (C)無想定與滅盡定如果沒有六識外的末那識與阿賴耶,那麼根本等同一樣,無
: : 想定也就是涅槃. 此不合理.
: : (D)五識皆有根為依,獨意識無依, 是故必有一意根也就是末那識.
: : 是故此諸識實不脫阿含名相範圍.
: : 再者,其實識只有一個,即便是六識說,也是依功能分,如今大乘為解釋更深法義
: : ,再將六識延伸出第七與第八,其實很正常.
: 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是創造一個『感覺不到它存在』的一個東西來解決?
: 那這個解決方式其實也只是假設罷了....就是假設有個阿賴耶識....
: 所以阿賴耶識只是一種說法,是佛滅後一千年才有的說法....
: 如果要說業存放在阿賴耶識,那又會出現無限多的問題。比如:阿賴耶識是眾生個別有
: 還是所有眾生統一有唯一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有幾個,一個或無限?
: 然後根據你給的答案,又會出現新的問題。
阿賴耶識可以明白體驗。無明遮障不知道而已
其實從高位菩薩眼中看來,其實連否定阿賴耶識的人,每天都在跟阿賴耶識打交道,只是
日用而不知,對面而不相識
: : (4) 包括說一切有部,化地部,乃至分別說部,南傳等多部派都有為解釋十二緣起所
: : 安立的名相, 比如"細心", "種子","窮生死蘊", "有分識"等說法, 其實跟阿
: : 賴耶識差不多.
: 原理是:
: : (a)意根與六識以阿賴耶識的種子為因看待萬事萬物,
: : (b)而人會以為眼前諸事物為真而有種種執取乃至造業.
: : (c)再以貪愛等染污的觀念,心態與行為再度染回阿賴耶識,造成阿賴耶識汙染.
: : (d)回到a to d持續進行染污.
: : 是故阿賴耶完全是緣起的,而污染的方式有一個動詞叫"薰習".
: : 故:
: : 一切境界都是識的"成見或貪愛"之結果
: : ===> 境界為假,不再執取.
: : ===> 識也是緣起,也不可執取
: : ===> 滅苦
: : 既然不脫無常,苦,空,無我,緣起,與四聖諦,三法印,何來是新宗教之說?
: : 只是解釋得更詳細而已,更何況阿含經的義理確實有明顯的缺漏.
: : 阿賴耶有點像雲端或伺服器或cache.........
: : 你的youtube的首頁不是有你常看類型的影片嗎?因為你的觀看行為都被
: : 雲端與伺服器給紀錄下來了,也就是說你"薰習"了你的雲端.
: : 如果你樂好此類影片,總有一天你會滿腦子這些影片的記憶,youtube 看
: : 到你也會一股腦的把這些影片推薦給你.
: : 修行,不就是要"反薰習"這些惡習氣與煩惱嗎?
: 不,以阿含經來看習氣與煩惱並不是反燻習的概念,它不是單純你將不好的念頭轉為
: 好念頭就沒事。
: 阿含經的原理是放下,不是轉念。當然轉念也是很好,但是跟放下是兩件事。
: 我上面提到過了,這樣阿賴耶識不過就是假設性問題,然後隨著答案的不同又會出現
: 下一個問題。用業報就足以解釋一切,不需特地再幫業設立位置,你設立了位置,
: 業就沒有盡的一日,你只是將它燻成比較香,或不臭不香,或有點臭但夾雜著香,
: 但那也是業阿~~~
業報沒有位置,那就沒有業報了。
硬碟錢這麼貴,為甚麼沒人發明不用儲存媒體就儲存資料的方法呢?
還沒提到轉世記憶,和其他法的儲存呢
: 造業的主體並沒有因此不見....也就是說阿賴耶識是一種常見。
: 其實也有學者已經提到這塊,我也是看來的。
: 我記得印順導師也有『虛妄唯識』的說法。
作者: log56 (君主建山川)   2016-02-16 12:20: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