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NUO (行人)
2017-11-12 14:40:27※ 引述《Xras (想不出來)》之銘言:
: 有一派人呢,他們建構這麼一個大乘佛教的模型
: 這個模型就是阿含→中觀→唯識→如來藏
: 後者是從前者發展而來,因為後者是晚於前者出現的
咦~後者是前者發展而來的,這是必然的
不過箭頭應該是 阿含→中觀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2 14:48:00開頭其實就有些問題了,除了阿含,當時也另外集結了所謂《雜藏》,這是除了阿含以外的經典。這也是當時聽佛說法的僧眾所集結的,大乘經也可能是從這邊傳承出來。《增一阿含》: 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所以後人提出阿含發展說的假設,基本上是有疑問的。
W大,您是否有讀過學術界(史學歷史系)的佛史書?像是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用彤會這樣問是看討論到這裡您跟X大的所讀的文本有點接不起來的感覺 像是兩人拿的兩本書在討論一件事這樣我在想要不要先列清楚所讀的文本再來討論?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2 15:10:00科學家也都有學術背景,但如果開頭就假設錯誤,這在研究上是非常根本性的問題。所以若真要討論,假設就要能站的住腳。
B大 我還沒說誰有錯誤或是誰的假設怎麼了只是我想先確定討論當下兩方都有讀過相同的文獻這樣兩方所有的資料才會齊全 討論也會全面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2 15:15:00末學推文是回應W大的~ ^ ^"因為他文中將阿含列為源頭,這與阿含經本身經文集結過程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2 15:17:00就有分歧了。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7-11-12 16:41:00我受戒、受習禪法於法鼓山,聖嚴師父的法恩重如山,但對於他老人家的佛教史觀,我是一點也不能認同,如同印順、呂澂的東西。因為他也是使用相同一套錯誤的方法論來處理佛教史,這是他們那一代人受時代背景的影響。要從這種錯誤扭轉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那些錯誤的觀念已經影響台灣整整至少兩三代以上的佛教徒,在我文樓下推一大堆文的b兄也同樣掉坑裡而不自知。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2 16:48:00基本上我並沒有詳細讀過樓上說的任何一位佛教史。唯一瞭解比較多的是太虛大師的佛教史整理。其餘的都是根據佛經、律、論,去判斷。在末學的認知中,大小乘顯密,在佛陀弘法時期,並行施教~都是同源,沒有什麼誰先誰後的問題。先後是因應各地區根性成熟而產生的教化因緣。而學術界推論的先後發展,其實只是各地法緣成熟的先後,並無法代表法理本身的先後。另外,X大如果覺得上篇推文太多,可以刪除沒關係。^ ^"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1-12 17:32:00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7-11-12 17:38:00推文太多不是問題不要誤會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12 17:45:00沒~其實我也覺得推太長了。抱歉~
對某類人而言 其幾乎不po文只箭頭發言的好處是講話七分真三分假 七分事實裡內含三分瞎掰 這時若要一一反駁 或日後只出其嘴砲"文章"出處 很麻煩 這是嘴砲者沾沾自喜的讓反駁者辛苦的成本罷了如某個這類網友 以前曾在箭頭瞎掰說增壹阿含就有寫出淨土的殊勝--這人引用的是阿含云"佛國不可思議"真是瞎掰得臉不紅氣不喘 結果好玩了 各位直接去讀阿含該段意思 佛是指:佛國(如來身)不可(無)思議(記)因為這類人的謬見是躲在箭頭中 讓其他人很難查找所以這類人依舊在佛版走跳 以七分真三分假誤導世人佛早就說過 若像法日漸興盛 正法就日趨隱沒大家還是留意比例不大但畢竟蘊含不正知見的論點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