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賾、母師)
若夫信佛言而生淨土,則(三)界繫(縛)之所不能拘,劫波(世界成住壞空)之所不能害
。謝(辭)人間之八苦,無天上之五衰。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唯(開)顯一乘(究竟)之
教,決定無三(三乘之分別)。歸依(自性)一體三寶,奉事十方如來。(蒙)佛光照體,萬惑
潛消(不知不覺就消解)。
(以)法味資神(滋養心神),六通具足。三十七品助道妙法,應念(剎那)圓成(圓滿成就
)。(還能以)三十二應隨類(應化)身,徧塵剎土。周旋五越(五趣,指六道),普被諸根。不
動一心(不起心動念),(而能)徧行三昧(妙用)。灑定水(正定之水)於三千(大千世界),引
眾生於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圓滿。
然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蓋解脫之要門,乃修行之捷徑。是以了義大乘,無不指歸
淨土。前賢後聖,自他皆願往生。凡以度人,先須自度故也。
嗚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失人身,萬劫深悔。故率大海眾,各念彌陀佛。百聲
千聲,乃至萬聲,迴向同緣(者),願生彼國。竊冀(暗自期盼)蓮池勝會,金地(黃金鋪地)
法明(洞徹諸法實相)(之聖眾),綺互相資(助),必諧(成辦)斯願。操舟順水,更加櫓棹(船
槳)之功,十萬之遙,可不勞而至也。
賾一夕夢一烏巾白衣,風貌清美,(年)可(約略)三十許。揖(拱手作揖)謂賾曰:「欲
入蓮華會,求收一名。賾乃取會錄,問曰:「何姓名?」答曰:「普慧。」書已,白衣又
云:「家兄亦求書一名。」曰:「令兄何名?」答曰:「普賢。」言訖,遂隱。
既覺,謂諸耆宿(長老大德)曰:「《華嚴經‧離世間品》有普賢、普慧二菩薩,助揚
佛法。吾今建會,共期西方,感二大士幽贊(暗助),乃以二大士為會首。」於是遠近皆嚮
化(欽慕受化)焉。
(《蓮宗寶鑒》、《樂邦文類》)
==
然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蓋解脫之要門,乃修行之捷徑。是以了義大乘,無不指歸淨土
。前賢後聖,自他皆願往生。凡以度人,先須自度故也。
這和小乘法不同。因為一旦往生就一定成佛,所以是一乘了義。
因此佛在《無量壽經》中說:
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就是因為這是一個成佛的法門。
自利利他,皆悉圓滿。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