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佛說十善業道經97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2-22 14:18:27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九十七集)  2000/10/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4-009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十五面最後一行。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這一條對於世出世間法都是極重要的開示,所以我們特別詳細的來介紹。四攝就是人
與人、人與一切事物交往的四個原則。在人事物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的交往。如果把
這一樁事情做好,這個人就是佛菩薩;人與人交往做不好,這是凡夫,所以這裡面包含著
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德能。這四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前面兩條已經說過,現在
我們再講第三條:利行。「行」是我們的生活行為,「利」是利益。從起心動念、言語造
作,都要能夠利益社會、利益群眾、利益一切眾生;換句話說,凡是沒有利益的行為,起
心動念、言語造作,菩薩決定不做。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自他是一不是二
,這是事實真相。這個真相,六道眾生不知道,六道眾生的概念當中,自他是二不是一,
這叫迷失了自性。四聖法界雖然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沒有親證;換句話說,在理論上講沒
有問題,他可以接受,他能夠相信,在事上他沒有證得,必須要到一真法界,這樁事情才
證實。
  由此可知,六道凡夫迷得深,我們不能親證這個境界,一定要相信佛的言語。我們學
佛,第一個條件,就是對於老師(佛陀是我們的老師)要有堅定的信心,決定不能有疑惑
,我們才能夠得到佛陀教誨的利益。如果對老師有疑惑,我們所得到的利益就要打折扣,
看你疑念的深廣。你的疑很深、很大,你是完全不能得利益;你疑得比較淺、範圍比較小
,你能得局部的利益。只有在絲毫都沒有懷疑,對於佛陀的言教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我
們才能得到佛法圓滿的利益。
  《十善業道經》是佛法的根本法輪,是基礎的教學,這一部經裡面沒有大小乘,沒有
宗門教下,也沒有顯密;換句話說,它是共同科目。只要你學佛,無論你修學哪一個宗派
,都要從這一部經典上紮根,所以它是根本的教學,學習的基礎就是十善業道。這部經經
文不長,前面一半,世尊為我們詳細說明修行十善的殊勝功德利益;後面這一半,開示我
們十善業如何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修行上。由此可知,這部經不能不熟讀
,不但要熟讀,要背得很熟很熟。在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的時候,起心動念都要想到佛對我
們的教訓,這樣才叫修行。
  這一部經裡面所說的,就是《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的第一條。三福第一條是「孝
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在過去講席裡面說了很多,孝親尊師、
培養慈悲心都要落實在十善業,如果沒有十善業,前面三句都是空的。具足十善業道,孝
親尊師、慈心不殺就落實,前面三句都做到了。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初發心修行證
果,剎那際都不能離開;離開這一部經,就離開了佛法。由此可知,這個經典的重要性。
  十善業道落實在四攝法利行裡面,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殺生,不殺生的意思
引申,決定不可以傷害一個眾生,即使蚊蟲、螞蟻,我們都不可以傷害,我們看牠跟看人
一樣。牠出來是覓食的,牠沒有死罪,我們不能因為討厭牠,隨便的殺害牠,不可以。蚊
蟲、螞蟻都不忍心傷害牠,怎麼可能起心動念去傷害人?佛在經上教導我們,「菩薩所在
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是利行。由此可知,眾生不歡喜的事情,我們不能做,
我們要做了就令眾生生煩惱,這就不是菩薩行,就不是學佛,跟學佛完全相違背。所以思
想、起心動念決定於大眾有利,不能想到自己的利益,凡聖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我們講
眾生跟佛差別就在一念之間。
  諸佛菩薩起心動念是利益一切眾生。諸位要知道,真正利益一切眾生就是真正利益自
己,如果這個事情只利益自己,不能利益眾生的,你自己多想想,決定是傷害自己,這個
要細心觀察才能看得到,粗心大意看不到。學佛的人心細,就看這個十善業,看這十條,
落在六度裡頭,落實在布施,落實在持戒,落實在忍辱,落實在精進,落實在四無量心裡
面,落實在慈心、悲心、喜心、捨心,現在講落實在四攝法裡,四攝裡面的布施、愛語、
利行、同事。你想想看,這個心多細!
  在日常生活當中,任何一法裡面都有十善業,圓滿具足這十條。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
,連這個概念都沒有,所以叫粗心大意。菩薩生活點點滴滴,無有一法不具足十善業,法
法具足、念念具足、點點滴滴具足。我們能夠了解這些事,對佛菩薩自自然然的恭敬心就
生起來,為什麼?確實不如,確實比不上。
  不殺生,利益眾生。不偷盜,絕對沒有佔一切眾生絲毫便宜的念頭,佔人家便宜的心
就是盜心,就是偷盜,動這個念頭就錯了,何況還有行為?不邪淫,心地絕對清淨,沒有
一絲毫染著。往下是不妄語、不兩舌,於是四攝法才真正落實。四攝法裡面,每一條裡頭
不具足十善業,你怎麼攝受眾生?昨天跟諸位講四攝頭一條布施,布施的精義,精華的義
趣,就是四悉檀。「檀」是檀那、布施;「悉」是普遍,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布施虛
空法界一切眾生。我們做得到做不到?你能夠想到就做到,佛在本經前面開章明義就告訴
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心到了,我們的行自然就到了。所以在眼前六根接觸
六塵境界,四攝法就圓滿了。
  「利行」簡單的說,念念都是利益眾生,而利益眾生裡面,最殊勝的是正法久住。正
法在哪裡?正法在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正法在這裡。我們要把佛的教誨做出來
,這叫正法久住。做出來給人看,這是真實的利益、永恆的利益、無比的利益。諸佛如來
示現在人間修行證果,他為什麼不從事其他行業,為什麼要示現作佛,用意何在?示現作
佛就是示現正法久住。無量無邊的利益,這是根本的利益。《華嚴經》末後的五十三參,
像一棵大樹一樣,佛是這棵樹的根本,五十三參是它的枝葉、花果。你看到這棵樹多麼茂
盛、多麼好看,那是枝葉花果。你就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去示現各行各業行菩薩
道?他可以繼承王位,以國王的身分行菩薩道,以大臣的身分行菩薩道,以現在是工商業
界哪個行業都可以行菩薩道,他為什麼要示現出家教學?今天我們看到的,他是多元文化
的社會教學,知道這是根、這是本,無量無邊一切真實利益的根本,這叫正法久住。所以
從事於教學工作、教育工作。
  中國古人知道,諸位看看《禮記》裡面的「學記」這一篇,「學記」這一篇用現在人
的講法,是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這個教育哲學、教育理念,從漢武帝奠定,一直到清朝
末年,兩千多年都沒有改變,都是依教奉行,國家賴以長治久安。在這個世間,人不分貧
富貴賤、不分老少、不分行業,都接受這個教育。在佛法裡面講,皆是菩薩,學作菩薩、
學作君子、學作聖賢,所以教育是利行的大根大本。根本如是,枝葉也不例外。所以無論
我們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今天是什麼樣的身分,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一定要以真誠的愛
心愛下一代、教導下一代,使下一代的人智慧開了,在我們這一代經驗、成就的基礎上,
更上一層樓,這是利行。
  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去思惟,細心去體會,就知道行十善道,以四攝利行攝莊嚴故,
能令一切眾生得真實利益,得廣大的利益。這個利益簡而言之,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繁
榮興旺,人人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利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2-22 17:48: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