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15)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1-25 16:28:27
第十拜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
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卍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
第十段就是說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啊。我們「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
。「教主」,大家都知道嘛,釋迦牟尼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
的「教主」。「本尊」這是密教的語言,密教修什麼法,那個佛就是你的「本尊」,你之
「本」,你之「所尊」。現在淨土宗,大家都在念佛嘛,所以按密教的說法,那這個佛,
阿彌陀佛就是大家的「本尊」。所以(是)「教主本尊」,這個「本尊」的說法是按密教
的語言。
卍 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
「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今現在說法,「今」是現在式,不是
過去,不是未來,是現在。今現在說法,這是現在進行式,He is speaking;不是 was,
不是 will,都不是;一個(是)未來(will),一個是過去(was)。「現在」、正在說
,這個時候正在說法。「教主本尊,今現在彼」,在極樂世界;「為諸有情」,為彼國的
一切眾生在宣說「甚深微妙」之法呀,是個「甚深」的法呀!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一點)。大家常常有人就說,「淨土法門是愚夫愚婦所行啊」!
看不太起呀!如果是愚夫愚婦修這些往生,他就更看不起了,(認為)我是好像遠超過於
這個,我應該有更好的方法嘛。這個其實你可以給他說破,「愚夫愚婦也能行」,愚夫愚
婦是不是很困難哪?他沒有多少知識啊,文盲啊,他是很困難的;就是說這個病是很重的
。這一個大夫能夠治很重的病,那一個大夫只能治感冒,哪個大夫高明?當然治那個重病
、治那個絕症的才高明嘛!所以那(個)沒有什麼知識,不懂得什麼道理,沒有什麼學問
,他也能把他治好;就這個病入膏肓的人,絕症,這個大夫都能治,只能說大夫高明。不
能說,你把要死的人都治好了,我不來(讓你)治了。(念公講到此處幽默地笑起來。)
有很多人這個地方(是)顛倒的。就好像那個傻子照相機呀,傻子照相機,傻子都可
以用,那個照相機並不傻,是不是?它是很高級的嘛,多少電腦在裡頭嘛,是不是啊!大
家能夠使用、能夠「普」,正是這個法本身的高明殊勝!
淨土法門是「甚深微妙之法」,底下我們還要把它說明怎麼個「甚深微妙」,都是可
以說得通的。就是做不到的事情,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就在這兒,你就是這麼念,你做
不到的事情,你「暗合道妙」,你自然合乎「最高的道妙」。這不是碰巧,這個方法本身
就具有這樣的「殊勝」。他正在那兒給他的國土說「甚深微妙之法」呀,「極妙之法」稱
為「微妙」。
「為諸有情」,他那兒不但是本土的有情,十方的世界都到極樂世界去禮拜阿彌陀佛
,到了那裡都在聽法呀,所以《無量壽經》有《禮供聽法》這一品。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還都是你要先「了達諸法空、自性空」,你要了達這個之後才能
夠「成就」這個佛土啊,你才能夠「授記作佛」呀。所以跟《金剛經》沒有一點兒矛盾,
《無量壽經》一來跟《金剛經》就統一了,這是夏老師一個極大的功德!不要就是一個佛
教,還要彼此「你說我不行,我說你不行」。所以這種現象就是叫做什麼?就是叫做「鬥
諍牢固」。這種現象,現在也是規律,也不足怪。
佛在世的時候兒,是「解脫牢固」,很多人都解脫了;再以後佛涅槃了之後,最初的
時候是「禪定牢固」,很多人很容易得到禪定,禪定很深哪,那個時候禪定比現在、後頭
的禪定深得多;而再過五百年,禪定的人也很少了,「多聞牢固」,還知道很多經典,還
知道很多教,研究得還是很深,多聞還是牢固;再五百年,多聞的人也很少了,「塔廟牢
固」,到處有塔有廟。
(一九)五幾年的時候,我去休養,我跑到莫干山去住了兩個月,從上海坐車到杭州
。這沿途看見「倒了的塔」不知道有多少。這個廟,過去我住在這兒,我就在附近這一圈
兒,很近的這一圈兒,廣濟寺都算是遠的,離我就是什麼(走路大概七分鐘),這一圈兒
十幾個廟。那邊打電話來,這邊一通知,一出門看見那個房子都是廟,十幾個廟,所以「
塔廟」很多。都坍塌不存在了嘛,「塔廟牢固」也過去了。
剩下來是什麼?「塔廟牢固」都過去了,什麼牢固啊?「鬥諍牢固」。「鬥」是戰鬥
的那個鬥;「諍」是言字旁一個爭,爭多爭少的爭,「鬥諍牢固」。「諍論」,你跟我不
同,我跟你不同。就是我修這個法我這個好,你那個不好。兩個法師,就是你也是淨土宗
,我也是淨土宗,你那個淨土宗不行、念佛不行,我這個才好。沒有誰互相「讚歎」,都
是互相在那兒「鬥」,在那兒你說我不好,這種「諍論」,這個「牢固」。
所以這個沒有什麼可怪啊,這就是娑婆世界的這些現象。在極樂世界當然都是「諸上
善人俱會一處」,沒有這些退緣。
卍 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
佛在說這個「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這個淨土法門讓大家都得「法樂
」,而淨土這個法是得到一個殊勝的「利益安樂」。十方的菩薩都去瞻禮、都去禮拜、都
去聞法,得到阿彌陀佛的授記,都在那兒稱讚、在那兒供養阿彌陀佛。所以這一段就說明
,在極樂世界,佛也是經常以「說法」來教導眾生。
有的世界就不一定是「說法」,你聞著香味兒都可以前進,種種世界不同啊。我們看
極樂世界也還是以「說法」為主,所以極樂世界之樂就是「受用種種大乘法樂」。
往生以後聽到這個佛說法,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聽了之後你能夠理解,不然在這世
界也可以修。但是到極樂世界就是「一切聞法」,你要想聽,聽到之後,你就能夠「如實
」的理解;所以他老是進步啊,聽到了就是理解。我們這裡頭很難啊,還有就是有很多人
在「說」,他所說的他都說錯了。剛開始就分辨不了啊,但是一個錯的東西進來以後,要
想更正就很難了。所以在這個(地方)修行,困難就在許多方面。
所以就是要下最大的決心哪!我們要能夠自度,要能度眾生,唯一的就只有這條路。
要使度的一切眾生,能於今生就超脫生死,這是一個「最微妙的法」。到了極樂世界之後
,那處處都使得你「增長」,那個進修,那就比我們在這兒快得多了!底下這一段,是一
個很關鍵的一段,也是非常難理解的一段。這一段要把它突破了,再看大乘經典哪,就好
懂了。(念公講到這裡,暢懷地笑起來。)(底下)這一段很(重要)。
【註譯】
「諍」,其一、有「勝負心」之意,如《法句經》云:「勝者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
,無『諍』自安」。又如,《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云:「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
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其二、「無諍」就是「煩惱斷盡了」,如淨空老法師在《華嚴經講記》中開示:
「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說的很好,『煩惱為諍故』。『無諍』,煩惱斷盡了,
生死的因斷掉了,生死的果報當然不會再現前了。『滅』就是滅『諍』,這句話《六祖壇
經》裡頭也有,祖師教學生、教弟子,說『此法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此法就是佛法;
佛法裡面『六和敬』,『口和無諍』,要有諍論,這就不是佛法了。
我們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有沒有諍論?為什麼有諍論?煩惱習氣沒有放下
。煩惱習氣放下了就『無諍』。我在早年出家的時候,遇到一位老法師,靈源老和尚,是
臺灣基隆十方大覺寺的住持,在臺灣很希有的一個道場,十方道場。臺灣道場很多,十方
道場很少,就是說這道場它不是子孫廟,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在這地方掛單,它都接眾,
所以那個時候道場很興旺。人多住眾多,出家人多,尤其出家男眾,裡面大概總有一半是
退伍的軍人,這很不好管理。靈源老和尚天天都有人到他那裡去告狀,老和尚聽聽點點頭
,『是,你是』,就打發走了;第二個來指責的時候,明明他有錯誤,『你也是』,老和
尚包容。時間久了,諸位才對老和尚這種修持(清淨、平等、忍讓),佩服得五體投地。
老和尚書畫好,畫佛像,在他方丈室裡天天是寫字畫佛像。
所以『諍』是錯誤的,如何做到『無諍』?要從自己本身做起,以自己真正的德行感
化大眾。」
==
《六祖壇經‧定慧品第四》云:
「自悟修行,不在於諍,若『諍』先後,即同迷人。不斷勝負,卻增我法,不離四相。」
所以『諍』是錯誤的,如何做到『無諍』?要從自己本身做起,以自己真正的德行感化大
眾。」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1-25 20:07:00
所以『諍』是錯誤的,如何做到『無諍』?要從自己本身做起,以自己真正的德行感化大眾。」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7-11-25 22:29:00
阿彌陀佛
作者: wadelover (一心不亂)   2017-11-25 23:1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7-11-26 09:4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7-11-26 11:09: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7-11-26 14:5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26 19:06: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26 22:08: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