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第六十六集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26 19:07:01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十六集)  1999/7/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2-0066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講到: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凶災危急在今天可以說到達了極處,人已經不是一個、兩個人,也不是百人、千人,
今天我們看到這個四句話,幾乎是指地球上整個人類,遭遇到大災難。憐憫,不是只有一
個憐憫的心,那有什麼用處?憐憫是要拿出行動來。這個行動是從內心裡面徹底的懺悔,
宗教裡面所講的悔改,那才是真正生起憐憫心。全世界的大災難怎麼形成的?我們在講經
之中講過很多次,首先你要認識,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是我們的依報
,「依報隨著正報轉」,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了。你要真正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你就
曉得全世界的災難,太陽系的災難,銀河系的災難,根源從哪裡來的?我自己行的不善,
因為這是我的依報,依報是隨正報轉。眾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一定要受這個災難、要受
果報,他的認識錯誤,以為這個事情與我不相干,這些人做錯了,我沒有做錯,這個觀念
錯誤了。一切人是我們自己的人事環境,一切物是我們生活當中的物質環境,今天人事環
境、物質環境都不好,追究起根本的原因,我們自己存心不好,我們自己做人沒做好,所
以我們依報環境如此的惡劣。這是消災免難根本關鍵之所在,所以自己要認清楚,自己要
知道回頭。以往起心動念無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所以才造成今天這個局面,搞成這個
樣子,心量太小了。
  在這個大劫難來臨的時候,這一棒很重,終於把我們打醒,徹底的改過自新,為一切
眾生受苦受難。這真的明白,真的醒過來,真的悔改了。大乘經教佛菩薩的教誨,果然有
機緣落實,我們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我們要去做。與佛教誨不相干的決定不能做,對於自
己這一身有大利益,我們也不能要。我們知道那些東西是誘惑,那些東西是眼前的甜頭,
名聞利養,世間人羨慕的榮華富貴,這些東西轉眼雲煙,後果是在三途、是苦報。迷的時
候不知道,覺悟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覺悟、明白了,要把這些道理、這
些事實告訴有緣人。這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是有緣人?他肯聽,他能夠理
解,能夠接受,能夠依教奉行,這是有緣人。所以我們自己到各個地方去弘法,首先我們
要懂得觀機。觀機裡面最重要的是常住大眾,常住大眾如果缺席,不喜歡聽,外面信徒還
不少,這地方不能去。這給信徒們結緣,常住沒有意思學佛,常住還搞自私自利,常住還
搞名聞利養,沒有把佛法當作一回事情,這怎麼能去?
  今天書上講到什麼是凶、什麼是危、什麼是急,我們要認識很清楚、很明白,這不是
小的凶災,不是輕緩的危急,非常嚴重。我們今天教人,苦口婆心教人,幾個人相信?教
人家要怎樣怎樣做,自己做不到,人家聽了打很多疑問,許多問號擺在那裡,你說的是真
的還是假的?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當年在世說到做到,實在講他是做到之後才說的。我們
實在是粗心大意,將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行誼忘得乾乾淨淨,他的行誼就是我們的表率,就
是我們的榜樣。世尊為教誨眾生,為宣揚正法,不辭辛勞,「佛太辛苦了,佛太累了」,
我們在經上沒看到過,一大藏教這種字眼沒看過,我們今天怎麼可以說累?怎麼可以說辛
苦?怎麼可以說受不了?這不是佛弟子的話,魔的話,魔王裡面有這些字彙,佛菩薩沒這
些字彙。所以在大災難,嚴重危急之時,我們今天還有機會在這個地方學習,這是三寶加
持,這是大家過去生中無量劫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往後這些苦難眾生如何得度要靠
你們,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果想到這樁事情,焉能不努力?焉能不發憤?也許同學們要問
,我們善根福德很薄,智慧很少,我們能辦得到嗎?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善根、
福德、智慧跟如來無二無別,你不相信。可是現在沒有智慧!現在沒有智慧是你的煩惱蓋
覆住,你對自己沒信心。
  學佛頭一個是恢復自信心,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決定得到諸佛護念。福報不夠,自
有龍天善神保佑你、加持你,絕不求人。世間再大福報的人,不可以開口向他要一分錢,
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向佛求,向佛求是正理、正法,這章嘉大師當年教給我的,我們的心
永遠清淨,永遠是自在的。佛教人「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我們所學就學這
三樁事情。緣具足,我們對於這一切苦難眾生多做一點事情;緣不具足,少做一點事情;
沒有緣,不做,哪裡可以強求?有一絲毫強求的心你就不自在,換句話說,你就沒有智慧
。我們今天求,為一切苦難眾生求,絕不是為自己求,為自己求,造業,為一切眾生求,
這是福德、這是功德。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連這點道理還不懂嗎?所以我們今天怎樣救苦
救難?那就是真正回頭,把自己從前所造的一切惡一定要斷,要斷得乾淨;還沒有修的一
切善,從今天起努力去奉行。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感應篇》是最好的標準,印光大師為我們介紹的。佛講了許
多標準,散在大乘經論,不容易讀誦;《感應篇》這一千多字,它把這善惡集中在這個地
方。句句都是佛經上所說的,所以這一部書就是佛經。我們修行第一步斷惡修善,就依照
這個本子來奉行就行了。轉迷為悟,《華嚴》是最好的教材,《般若》也是最好的教材;
轉凡成聖,《無量壽經》是最好的教材。我們不必涉獵太多,涉獵太多分神,還要費許多
的時間。在佛法裡頭抓住重要的綱領,懂得一句就做到一句。這個註解裡面舉了很多例子
,都是講古大德怎樣去幫助別人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可以做參考。我在此地跟大家
講的是總綱領、總原則,是從根本救起。根本法裡面,「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決定是事
實真相,「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對於這個基
本的理論,萬法的根源,要把它參透,我們就曉得應該怎麼做,我們也有信心去做。真信
切願,怎麼不能轉境界?希望同學們把這一樁事情多想想、多觀察、多體會。
  這四句當中有一句『樂人之善』,什麼是善?也要把它認識清楚,世間所有一切好事
夾雜著私心在裡面就不善。他有百分之九十是為公眾,裡面還夾雜著百分之一為自己,這
不善。毫無私心,那叫純善,我們要把標準提到這個境界。也許同修說,這個境界太高,
一般世間人做不到。我也曉得,我們自己要提升到這個境界,要求別人就不必了。要求自
己要純善,要求別人,人家百分之九十為自己,百分之十為別人,不錯了,很難得了。為
什麼?他沒覺悟,他不了解事實真相。覺悟的人決定不可以,夾百分之一的私心都不可以
。我們在這裡天天講、天天勸,總希望諸位一下省悟過來。勸的時候好像醒了、明白了,
我們離開這個桌子,又糊塗、又迷了。所以世尊勸人要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究竟有多少
人省悟過來的?不多。真正省悟過來少數人,這個少數人就是根熟的眾生。還沒有回頭的
人那沒成熟,沒成熟,讓那些成熟的人繼續著再幫助他們,正法久住,代代都有傳人,眾
生才有福。現在教學比過去要艱難得多,無論在德行、在智慧,說實在的話都要超過古來
的祖師大德,才能挽救世運,跟古來祖師大德同樣的智慧德能救不了這個世界。我們不真
幹怎麼行?不真幹不但幫別人的忙幫不上,救自己也救不了。真正有能力幫別人忙,你自
己就能得度,自他不二。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26 22:23:00
阿彌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7-11-27 15:27: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