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康熙二廢太子

作者: IamNotyet (非也)   2012-08-17 04:16:12
※ 引述《roger214 (我想去流浪)》之銘言:
: 啥叫少來?是你忽略我說的話吧,我啥時說現代沒黨爭過?
: 再者,你的論點就是凸顯這點,你知不知道啥叫黨爭啊?跟皇儲扯在一起也叫黨爭?
: 八爺黨是吧,這不過就是皇子抱團,跟東林黨爭閹黨意義不一樣。
: 有啦,滿漢之爭可以算是一種黨爭,不過沒爭起來。
皇子黨爭不過其中一個。
順治有南北黨爭,基本上是東林跟閹黨之爭的延續。
康熙時有鰲拜黨、明珠黨、索額圖黨、皇子黨。
乾隆時有鄂爾泰、張廷玉黨、和珅黨。
清末連曾、李、左三大中興功臣也都各成一黨,
袁世凱即出自李鴻章門下。
清代無黨爭?
: 你還是在比皇帝英明,不是在比制度。
: 別再跟我牛頭不對馬嘴。
說「皇帝沒辦法為所欲為」的是你,
所以我在反駁你「皇帝就是有辦法為所欲為」。
我不是在比制度?一句牛頭不對馬嘴講得好輕鬆。
: 你又自打嘴吧,這不就證明了明朝士大夫敢跟皇權衝突不惜生命的事實?又是以
: 此來證明滿清大臣都是軟骨頭,不敢跟皇帝進言,以獲殺生之禍吧。
: 就拿你說的萬曆好了,你既然說萬曆敢對張居正挖官鞭屍,殺個大臣沒啥吧,怎
: 會那麼容易被士大夫們逼的不上朝?殺啊,怎麼不殺了?沒皇權了嗎?
士大夫逼萬曆不上朝,你在說哪本帳?
明明整個萬曆朝士大夫都在說皇帝你要快出來踹共啊!
萬曆怠政根本就是皇帝要顯示「沒有我你們什麼都不能做」的結果吧。
擺爛根本就比殺人還要更毒啊!
而「沒有皇帝就什麼都做不了」難道還不是皇權凌駕一切?
直言敢諫本來就是中國士大夫普遍的道德觀,
你要突顯的是臣子敢罵,但是其實這突顯出了另一點是皇帝敢擺爛。
皇帝:一皮天下無難事,罵呀!我才不理你。
萬曆不是拿臣下沒辦法,而是無可救藥的懶。
挖墳鞭屍只是發洩一下他對張居正的情緒而已,
其實他根本仗著臣子拿他沒辦法。
連殺個個把人都懶,你能拿他怎麼辦?
: 士大夫風骨,滿清還有嗎?請教一下,除了九王奪嫡外,滿清大臣敢直言上奏的
: 有幾個?比明代還嚴厲的海禁,我不相信沒人有這眼光,沒看到西方世界變化的
: 人,就算朝廷封海,可下面還是有變通方法才對。可滿清一朝卻是嚴厲到極點,
: 試問,整朝上下真的連一個有見識的人都沒有嗎?
: 還是被強力壓制下來?
禁海一開始是防明鄭,之後是防止偷渡。
自從馬戛爾尼不肯跪拜之後,也斷絕跟西方的來往。
嘉慶之後,蔡牽、朱濆等海盜相繼崛起,
連個黑水溝都要禁止民人私載私運,更何況跟西方通商?
道光之後,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相繼爆發,
後面的都知道了吧?
當然,乾隆之後諂媚成風的情況是有的,
到了道光朝也才會出現曹振鏞這種奇葩中的奇葩。
但是海禁一事,終究是跟時勢較有關係,與風骨不風骨的無甚關係。
: 喔?原來康熙看歷史還真不會吸收教訓是吧?你真不認為康熙跟唐太宗遇到的問題
: 根本一模一樣?
: 拿祖制來說嘴更顯得康熙毫無開明之處,更沒有看清楚中國兩千年的政治變革,更
: 打了所謂清承明制的嘴巴。
: 遊牧民族不管那族,幾乎都是一樣問題,跟漢唐如出一轍。可是中國歷代皇儲問題
: ,為何到了明代會確立嫡長制?康熙沒深思,幾百年後的你也沒深思。
: 滿清既然自稱中原正統,皇儲體制本來就需要考慮,這是長治久安的制度。中國歷
: 代出了多少皇帝喜歡就怎麼立太子的例子,所以明代才痛下決心立嫡長制,目的就
: 是不希望皇儲影響統治。
: 這是制度的奠定,我一再強調,這是開國皇帝需要定下的制度,康熙沒這眼光定下
: ,就是他的缺失。
: 苦果就是重現皇儲之爭,對,康熙有能力搞定,可又如何?皇帝一弱,就給了後宮
: 插手的空間,就給了皇權旁落的機會,就又多了個破紀錄的太后出來,比宋代的老
: 太婆還誇張。
: 真是謝謝你的證明。
你說反了吧?
康熙一開始立胤礽為太子就是想恢復嫡長制,
後來是因為胤礽這個太子做太久,心懷怨望,才有第一次廢太子。
因此才開始了九王奪嫡的事情。
後來發現廢太子造成親王爭立的後果,才又恢復胤礽的太子地位。
(藉口第一次是得病、被魘鎮之類)
後來發現胤礽的「狂悖」實在太過份(『有所不忍言者』),
才確定廢除胤礽的太子地位,但也從此不立太子。
康熙會發展出秘密建儲制度,
正是借鑒於自身的慘痛經驗。
: : 不是。
: : 就算現在的民主政體,還是要有用到「總統令」的地方。
: : 國安機密、內閣人事是不是還是要總統下令?
: : 這也是「只看人治不看制度」?
: : 地方官得不到派任,只好無期限留任,
: : 低層得不到升遷,高層做到老做到死也無法退休。
: : 因為得不到退休的命令,只好自行「致仕」甚至「不告而去」。
: : 刑獄也長期空轉,有下詔獄三十七年不得提審一次的,
: : 這叫做制度有在運作嗎?
: : 至於三大征,皇帝不看公文表示把軍權整個下放,這當然不行;
: : 礦稅更是完全出於皇帝個人的興趣,他當然會理。
: : 這是萬曆的真正情況,上引資料已經說得很清楚,選擇性看文?
: : 簡單來說,萬曆怠政三十年而不亡國,
: : 是因為神宗掛得正是時候。(不知是神宗好運還是明朝好運)
: : 你不見之後光宗、熹宗以至思宗,加起來不到三十年就亡於流寇?
: : 因為已經整組都壞光了,亡國真是遲早的事。
: 是啊,奇怪了,這麼搞加起來還可以至少撐60年才垮。
: 滿清這麼好,怎麼革命一鬧十幾年就垮台?
不是這麼算。
從道光帝手上鴉片戰爭戰敗之後,
清朝內憂外患不斷,結果還撐了百年左右。
明代無甚外患,建州女真自萬曆間崛起後,仍對明朝廷稱臣納貢。
甚至皇太極嘗試與袁崇煥和談時,還自願訂定文書來往格式:
「滿洲皇帝低大明皇帝一級,滿洲貝勒低大明諸王一級....」
蒙古是早就趕回漠北去了,至於日本,在豐臣秀吉征高麗失敗後就無能對明朝構成威脅。
但是之後明朝沒過幾年就亡於流寇。
: 是很簡單,連美國的聯邦制度也是打出來的。
: 權力制衡本來就是種妥協,你對權力認知的概念有問題。英國相權打倒了王權,
: 王權幾乎沒了,他自己內部鬥,因為相權無限膨脹一定出問題,所以需要制衡,
: 出現分立,彼此制衡約束。
: 英國正好證明了這點。
沒錯,「相權無限膨脹一定出問題」,
所以英國成了這種虛位領袖的制度。
而手上握有實權的中國皇帝,怎麼會不明白這種道理?
中國從朱八八廢除宰相、設立廷杖之後,相權基本上是抬不起頭了。
如果你認為清代是更進一步的集權於皇帝,
那麼說清代「繼承」了明代的中央權力結構並無不妥。
: 日本天皇本身就被神格化,就算是你說的那些發生後,天皇的權力也未必高到無可
: 抗衡的地步,否則被虛位化的就是內閣了。
: 所以是你沒看清。
大政奉還之後,日本天皇已經拿回實權,並且確立了軍國主義的路線。
所以發動二次大戰的責任,也是昭和天皇親自扛下。
今日日本天皇的虛位,是天皇自動退讓,而不是被內閣「制衡」的結果。
: : 事實上滿清幾乎要成功進行了。
: : 光緒二十七年,簽訂《辛丑和約》。
: : 光緒帝、西太后返回北京,光緒帝仍被軟禁在瀛臺。
: : 四月,成立「督辦政務處」,
: : 榮祿、奕劻、李鴻章為主管大臣,張之洞、劉坤一為協同辦理。
: : 張、劉二人聯名上奏《江楚會奏變法三折》,
: : (劉為兩江總督,張為湖廣總督)
: : 定出政治改革方向,決定實行君主立憲。
: : 十一月七日,李鴻章薨,「裱糊匠」再不能撐持清末政局。
: : 三十年,一月,雲貴總督丁振鐸與雲南巡撫林紹年連電朝廷變法。
: : 七月,兩江總督周馥奏請實行「立法、行法、執法」三權分立之立憲政體。
: : 兩廣總督岑春煊上書奏稱:
: : 「欲圖自強,必先變法;欲變法,必先改革政體。
: : 為今之計,惟有舉行立憲,方可救亡。」
: : 三十一年,七月,袁世凱聯合兩江總督劉馥及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立憲變法。
: : 以十二年為期,並奏請簡派親貴大臣分赴各國考察政治。
: : 湖南巡撫端方入朝召見,領受閩浙總督一職時,又反覆奏請立憲。
: : 九月,派遣五大臣(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出使西洋,
: : 藉以考察政治。因發生刺殺事件,被迫延期。
: : 十一月,設立「考察政治館」,研究各國憲政,提供憲政改革的諮詢。
: : 十二月,戴鴻慈、端方先行出發。
: : 三十二年,一月,因徐世昌、紹英傷情未愈,載澤改率尚其享、李盛鐸等出發。
: : 兩隊考察團先後歸國後,編成《列國政要》及《歐美政治要義》。
: : 九月,西太后下詔頒布預備仿行立憲。
: : 秋,戴鴻慈發表《出使九國日記》。
: : 三十三年,「政治考察館」改組為「憲政編查館」,奕劻兼領憲政編查館大臣。
: : 後代歷史課本中貪污狼藉的奕劻其實對立法工作十分支持。
: : (就像被徐錫麟以民族革命為號召而刺殺的端方其實是立憲的支持者。)
: : 館員中有沈家本、楊度(就是為袁大頭組了『籌安會』的楊度)。
: : 成立「資政院籌備處」,溥倫、孫家鼐為資政院總裁。
: : 張謇、楊壽潛在上海成立「預備立憲公會」,
: : 之後各地立憲公會紛紛成立。
: : 三十四年,夏,載澤出版《考察政治日記》。
: : 八月,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及《逐年籌備事宜清單》,
: : 計畫以九年的時間籌備憲法。
: : 並頒布「臣民權利義務」、「議院法要領」、「選舉法要領」等三附錄。
: : 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駕崩。
: : 十五日,慈禧太后崩。
: : 這些動作,就是你所謂「自廢武功」的做法,
: : 滿清真的做了,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清朝已經要結束了。
: 噗,這叫幾乎完成?
: 慈禧要作,光緒在推動時就能作,哪來清朝快結束的問題?火燒眉毛還一直在拖時間,
: 難怪要結束了,不結束還等你拖下去嗎?
: 對牛彈琴呼?
戊戌政變有其時空背景,
慈禧太后再厲害,也不過一老婦人。
當她看到兒孫輩要做「自廢武功」的事情時,
一定先以皇權的保障為考量。
而且她當時還以為自己有能力跟世界抗衡。
事實上,庚子那一年她一舉向十一國宣戰。
直到八國聯軍逼得她倉皇西遁,她才回過頭來認同立憲派的主張,但是為時已晚。
值得注意的是,立憲派有很多是後來的保皇派或帝制派。
比如康有為本身也曾參與張大辮的復辟,楊度也參加了袁大頭的洪憲帝制。
作者: kreuzritter (Sundance Kid)   2012-08-17 10:58:00
萬曆不是拿臣下沒辦法。是因為臣下若因敢諫言而受罰,臣下反而獲得更高的道德名望,萬曆才不想讓他們得逞XD早賭爛士大夫許久的萬曆,或許抓準其欲捨身求名的心態,才故意不上朝讓眾臣無以嘴砲發射之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