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E4∕人間副刊∕2010/03/24】
【張讓】
他在裡面捕捉飛動的印象和靈思,搜集現實和歷史的零碎與破爛,加以組織歸納
,並做寫作規劃,一條條清清楚楚。完成的部份橫線劃掉,不足的再加以補充。他熱
愛這些筆記本,也許可說沒它們他就不是班雅明了。
班雅明有許多筆記本。好幾本同時並進,各有各的專司。有的抄了語錄、書中佳
句、讀過的書名,有的記錄靈感思維、旅行見聞、寫作的構想和草稿等。通常橫寫,
但也可能轉向直寫或斜寫,只要是空白都拿來用。有時句子忽然中斷,跳了幾頁重又
接上。蠅頭小字,寫得密密麻麻整整齊齊,因此他的筆記本容量驚人,小小一本裝得
下《聖經》和《史記》的量──當然這是我誇張。
說班雅明喜歡筆記本不足以形容。他這個人的相當部份,便在那些筆記本裡。他
在裡面捕捉飛動的印象和靈思,搜集現實和歷史的零碎與破爛,加以組織歸納,並做
寫作規劃,一條條清清楚楚。完成的部份橫線劃掉,不足的再加以補充。他熱愛這些
筆記本,也許可說沒它們他就不是班雅明了。
他在一封給友人的信裡寫:「我到哪裡都帶了這藍色筆記本,而且不停的談論它
們。不只是我,其他人也是,一見就喜歡得不得了。我發現它的顏色類似某種漂亮中
國瓷器:藍在皮面,白在紙張,綠在裝訂線。其他人拿來和土耳其鞋比。我幾乎敢說
全巴黎沒有一樣東西比它們更漂亮的,儘管看來超越時間,看不出從哪裡來,卻又相
當現代和巴黎風味。」
他很喜歡的一本小羊皮筆記本快用完了,他寫信給當初做這本子的朋友,請他再
做一本,不然很快他的「思維便要無家可歸了」。剛好這時我重讀梁秉鈞詩集《游離
的詩》,在〈見雪〉那首裡撞見「這些無家的文字」,立刻便想到班雅明的句子,隔
時空相呼應。儘管梁秉鈞寫的是雪花,班雅明寫的是思維,但文人眼中無一不是文字
,卻是共同的。
班雅明偏愛小筆記本,有的口袋書大小,有的只有巴掌大。他是個天生的檔案家
,搜集相片、明信片,各種片語隻字、一鱗半爪。短短一生孜孜記錄和蒐集,除了保
存歷史,好像也預為身後儲備自己的檔案。像普魯斯特,他特別喜歡13這個數字,譬
如寫了〈作家寫作技巧13條〉。他不喜歡關在房裡做筆記,喜歡在咖啡館裡,在街頭
,在旅行途中隨時隨地記下見聞。
他有些話我抄在了筆記本裡,這裡附上我的旁白:
「幸福就是能認清自己而不覺驚恐。」與其說是幸福,這裡恐怕智慧更要貼切。
「但凡稱得上美的東西,都有種似是而非的東西在起作用。」里爾克好像也說過
,一切美都帶了某種恐怖。
「在城市裡不辨方向沒什麼。但讓自己在城市裡迷失,像在森林裡那樣迷失,卻
需要訓練。」是說能身在城市而卻讓耳目回到天真未鑿的狀態嗎?那就真的需要訓練
。
「作品是寫作計劃的死亡面具。」是說一旦作品完成便定型死亡嗎?
誰是班雅明?學院以外,現在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對那些不知而有興趣的人,
我且約略說明:「華特.班雅明,德國猶太人,生於二十世紀末,是個奇特的文學和
文化評論家,敏感、浪漫而又犀利、知性。1940年為逃避納粹到了西班牙,在那裡自
殺。一生漂泊貧困,最後畢竟無家可歸。」
引自:http://0rz.tw/lre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