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w190a (las)
2022-08-21 16:20:23※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基本上應該是反過來講,就是因為東亞遠遠的掛在歐亞大陸東邊
: 中間被難以跨越的地形隔離,所以才會導致落後
: 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問題,從地中海到中近東到印度有任何人想出什麼新科技或想法
: 都會很快傳遍這整個歐亞大陸熱區,但是東亞咧,就頻寬很低,斷斷續續傳得亂七八糟
: 連個佛經,都要等到玄奘翻山越嶺跑去天竺取經,所以當然大部分都落後
: 只除了極少數東亞區內自己想出來的東西
地形問題非常現實,但落後的結論倒也不是唯一答案。
或者說光是用先進/落後這個框架來比較,就過於粗糙,
也帶了太多近現代認知在裡面。
容易把個別(尤其軍事)科技帶來的優勢過度放大。
西亞加上附近那整塊能整合的資源確實更加龐大,
帶來的資源豐富程度和貿易網絡,都會導致科技創新更容易出現。
但反過來,這也不能論證體量大的區域,
科技就能無時無刻全方面領先體量小的。
至少單照這邏輯會很難解釋中世紀前後東亞區域繁榮的反超,
和一些相關的科技貢獻,(雖然細節會帶來很多爭論)
總之,至少體量小但相對穩定與集中的系統,
也是在某些領域發展上有利,也有機會貢獻出成果。
話說回來,佛經其實作為科技傳播的舉例來說,是特別糟糕的。
但的確,整個西域和草原的交通情況,是制約東亞與西亞交流的關鍵,
只是他表現的時好時壞,其實我們習慣的是認知他不靈的情況,
但也能說當交通穩定時其實交流暢通且順利?(蒙古帝國時代為例)
我認為這方面,認定這個科技傳播的速度,
應該使用一種動態的系統,東亞的情況屬於浮動但上限偏高,
例如一個技術可能有貿易的話幾十年內,沒便捷貿易下幾百年才傳入。
而且技術本身的性質與實用性也大幅影響傳遞效率。
: : 不然就好像,我說有個族群打爆各家,擴散了騎兵文化出去,
: : 可信度究竟有多高?
: 歐美真的有通俗作者吹噓就是法蘭克擴散了騎兵文化,是有點吹過頭...XD
騎士的那種騎兵文化嗎? 不然真的太誇張XD
現在問題是我們只有馬戰車的考古證據,而文化有點偏向腦補部分。
一翻兩瞪眼的墓葬呈現的文化,和騎士文化想表達的,又差了很多。
: : 這其實就更符合我的想像,
: : 馬戰車作為一個軍事上實用的技術,傳播不需要靠征服強行帶貨,
: 邏輯上是這樣,不過看後來其他技術的傳播,譬如火藥,征戰還是佔絕大作用
: 蒙古先來打宋金學到火藥,一路用過去,到歐洲繼續用,於是把火藥帶到波希米亞
: 促成胡斯戰爭的胡斯黨善用火器,所以征戰帶貨還是很重要,尤其是要帶很遠的時候
嗯,我反駁的其實是靠"征服"來灌輸技術,
但衝突絕對是會讓軍事相關科技更快傳播更快被認同的方式。
只不過這種衝突不一定要打出明確結果,而且也能發生在周遭就行。
至少會有目擊證人看到這些戰爭,
然後鄰居開始學習某個技術,你也會緊張去研究。
比如剛剛本來想確認一下英法百年戰爭後期,
結果看到早期的克雷西戰役就有火器了。
(這東西傳播途徑可能值得另外討論)
這時才1346,遠早於胡斯戰爭開始的1419。
這樣我看不出來蒙古要打到誰家門口,
才能讓人學會什麼的道理。
: 商的霸權應該「一定不是」靠戰車確立的,印象中,馬跟戰車的紀錄在商的中期以後
: 才出現,所以顯然商是先建立霸權,後來有人帶馬戰車過來才學起來的
沒辦法,印象也是,但畢竟很難確定他早期就絕對沒有,
也可能是考古還沒挖出來之類。所以保留了空間,
關鍵還是,馬戰車這技術或許有幫助,但還是需要其它東西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