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討論可能有點晚了
如果改線程序都可能還要再重來
會拖到興建的期程
橘線如果不經臺中車站
中清路進市區後轉向英才路-林森路-國光路
或是英才路-五權路-大明路-國光路到霧峰
同時原本的崇德線經由原先橘線路廊進入臺中車站
過臺中車站後經由復興路
終點在文心南路接上紫線
(有想過要不要進烏日或是高鐵 ,不過可能跟綠線會有競合問題)
優點
-服務西區沒有計畫捷運路線行經的空白地帶
-線型相對筆直 彎道較少
缺點及可能限制
-無法直接從機場一車抵達臺中車站 需要轉乘
(但在臺中發展重心西移的情況下 影響相對小)
-會需要崇德線搭配才能達到設定的效果,多一條線的變數可能又會增加
-中港路往北的英才路段較窄 ,可能會需要蓋疊式月台
-後續路網如果要蓋內環線(如:忠明-進化-建成環線) 可能會有競合問題
作者:
dkl1027 (凱文)
2024-02-04 18:31:00調一次晚5年
作者:
HotKid (王子大人)
2024-02-04 18:58:00感覺沒比較好, 橘線承載機場及可能的南投, 這樣通過台中車站絕對很重要, 另外彎去西區而捨棄一中那邊, 乘客量也不見得比較多, 橘線預估最高站間好像是新民高中到一中那段
作者: siowan135 (咕咕雞) 2024-02-04 19:42:00
另外規劃五權崇德比較實際吧
崇德-英才-五權,這樣不知道有沒有搞頭英才有捷運的話,草悟道跟美術館應該滿適合設站的
作者:
willko (willbegood)
2024-02-04 20:17:00這篇可以結束了 趕快通過比較實際
推6樓 差點忘了可以在這裡製造轉乘節點了然後五權西我的想法是 五權西-五權-三民-北屯-太原
作者: Tschaikovsky (柴培德) 2024-02-05 01:01:00
不如紅線走五權-五權西,個人也想過雙十路路廊給紅線,但最後還是不如走五權路服務範圍更廣
橘線從轉運中心底下經過不行嗎 這樣問題就好解決了就算不直接把站設在那裡 改到復興路大智北路口也比現在那個點好很多
作者: Tschaikovsky (柴培德) 2024-02-05 01:26:00
還是喜歡復興路版本,自由雙十路口還能設一站,轉運中心再設地下連通道連接。為了干城把藍橘轉乘弄不方便不值得
橘線台中車站設在復興路口 大廳層還可以直接跟新時代做連通 然後再做連通道接台鐵車站和藍線 弄成地下街 好處其實蠻多的
上面這個方案真的不錯,而且台中公園真的蠻需要增站的不然一中到火車站站距太遠,以市中心來說有點可惜
西區空白帶還是適合靠崇德豐原線延到至五權西路,各路線走向都能單純一點回到橘線台中站就捷運轉乘而言,樓樓上H大那兩個方案尤其共站那方案比現在屈就干城轉運站好太多了,個人額外想法只有橘線往北過台中車站或許能研議提前北轉復興路接回自由路,有改善轉乘的目標後,盡可能減短路線長度與旅行時間各方阻力或許會小一點,干城一帶復興路西側憲兵隊與那一排還未開發的公有地要協調地下穿越可能也容易些
走進德路單純是為了考量線型跟路外用地的穿越問題,復興路那線型如果能行的話當然最好
作者:
hoyunxian (WildDagger)
2024-02-05 19:50:00我覺得橘線那個大彎好像會變成第2個6號線板橋站耶
板橋站是繞大彎還換到很遠的轉乘,這個又不是當然啦,如果橘線跟藍線的轉乘距離還不改善,那或許就有機會了
52F折衷版能實現的話,環狀線板橋站的問題少一大半了,就轉乘藍線與台鐵方便來看已經很值得話說橘線有機會在2024從可行性畢業嗎?四月就要滿3年了,藍線當初可行性跑四年,雖然給些時間再研議橘線台中車站站點很重要... 還有個人也希望那消失的大里大明路站能補回來
作者:
hoyunxian (WildDagger)
2024-02-06 11:31:00不是,我是說那個大彎難道不會像6號線在板橋站那樣過彎超級慢嗎
你想要線型好 要不放棄藍橘共站轉乘可能性 要不橘線放棄進入台中車站改去第二市場轉 不然沒其他可能性了至於大里設站問題 之前也講過了 沒改出土位置就沒門
52樓折衷版的圖也是我畫的,後來改推進德街版是怕復興路版的彎道離車站尾端太近被打回票其實第二市場版可以解決出土段問題,因為橘線過第二市場跟五權站後,要回國光路進大里最好的方式是走建成路,而建成路的寬度跟長度都足夠設出土段當然啦,如果橘線還是要堅持通過干城及站前廣場的話,出土段也是有幾個選項至於超級慢的問題,板橋段是兩個大彎都在高架,造成減速的限制會比地下段更多吧
硬要經過干城跟站前廣場 感覺就是市府不想大規模徵收用最省麻煩的方式去規劃 不然也不會弄出那種路線地下段大彎一樣有噪音跟震動問題 北捷東門彎示範過了
那個是沒說錯,但隧道繞彎換來的結果就是很少有人抱怨東門站轉乘距離太長,所以就看要取捨哪個了至少東門總比板橋環狀線雙輸好,板橋環狀線是又繞又吵,轉乘距離又沒縮短
環狀線板橋集缺點於一身有大彎道跟轉乘遠兩個問題,40/52樓版有大彎道沒錯,不過目的都是方便轉乘解決其中一個問題。橘線現案建國南京路口以南就已經有兩個小彎道可能也仍得慢速,轉乘又離藍線和台鐵非常遠,反而還40/52樓版本更不理想,橘線彎道在地下、轉彎半徑拉大一點也能減緩降速問題*反而還比40/52樓版本更不理想70樓E大沒錯,我也希望出土段能改,能北移省個數十億何樂而不為?另外大明路北側馬上接國光橋,可能我不聰明但除非橋梁改建,否則也挺難想像地下隧道要如何穿越橋墩於那距離不遠的路口附近出土,因而導致地下深度過淺無法設大明路站的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