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hara (高陽酒徒)》之銘言:
: 驅策人的動力,相當多。就算說理性分析吧,
: 也可以說劉備魅力來源之一正是他對屬下的重情重義。
: 其實這裡的重點在於劉備本身的統馭手法。某些人的統馭術是偏重嚴法馭下,
: 校事刺探製造恐怖氛圍。但劉備則更傾向是與手下博感情的那類人。
: 如果陡然變化,顯得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相當可能就是招來屬下的不滿。
: 就不說什麼太理想化的話語,就算是現實的盤算,劉備也會陷入兩難。
: 事實上《演義》裡張飛請劉備發兵報仇那段,反而寫得很生動,入情入理。
: 劉備的風格,得以讓他在蜀漢滅國後多少年後,
: 在那個承續「魏武」又寄居吳土的政權下,荊襄子弟(習鑿齒)還憶念著他,
: 而不像拱上神主牌的「魏武」在世族子弟的記憶中就是「假譎」
: (《世說》裡的楊修恐怕有這些世族子弟的自我投影)
: 他對待下屬自然是有他那一套。
: 劉備對待下屬,他那種大哥氣息,
: 應該正是他魅力的來源卻同時也是他失敗的根。
非常推崇khara兄的體會!驅策劉備的動機,一是失去「譬猶一體」之
關侯的沉痛,二是荊襄將士失根心理下的群眾力量,三是對於隆中一對
推誠相信的心神無貳,三股情義的匯聚,同樣指向朱大渭、梁滿倉教授
所述夷陵之戰的「勢在必爭」。受此三股情義驅策的先主,與在當陽說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之時,可以說是
同樣的劉備。
: 劉曄說得很漂亮:「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 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 而這才是劉曄對劉備的判斷。
: 也正是曹魏其他人的判斷是建立在普通的力量比較上,
: 是那種最庸俗(卻是很多人以為是聰明)的分析,
: 而劉曄卻是從劉備的行事作風著眼。
並可補充劉曄:「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彊,勢必用眾以示其
有餘。」裴松之:「孫權潛包禍心,助魏除害,是為翦宗子勤王之師,
行曹公移都之計,拯漢之規,於茲而止。義旗所指,宜其在孫氏矣。」
胡三省:「得上流,可以勝也。兵勢無常,在於觀變出奇,故曰『孝直
在,必不傾危。』」盛大士:「伐吳之役,先主之志,亦武侯之志也。
……兵家之進退,亦審乎時勢而已矣。當孫權之據江陵而襲臨沮也,其
勢不可以不用兵;不用兵則吳益驕而蜀日弱。」全祖望:「況孔明曷嘗
棄荊也?……孔明之失,正在不能棄荊,以起孫氏之釁,而蜀遂以之不
振,何也?孔明隆中之策,本欲兼荊、蜀以為家,有蜀又有荊,兩軍並
出,良為可恃。」並非說史論全對,而是可做視角,且補朱、梁兩教授
所未及。
: 至於以吳指代孫氏政權而用「伐吳」,更是累見於史料。
: 看來伐吳一詞也並無不妥。
《華陽國志》正文記載先主「征吳」唯一見,「東伐」一見,「東征」
兩見,《三國志》及注載先主「東征」十見,無受詞「吳」的有五處,
故用東征一詞僅是敘史涵義的用詞揀擇而已。
想起k大信裡曾經有一段文字昨夜寫忘了,補於此處:
「流俗欲以此妄笑塚中人,自毋庸辯。有魏武認證之『天下英雄』(在
下可補另一句:『劉備,吾儔也。』),勝千言百語矣。」
: 可以提的一點是:對自己的屬下重感情,
: 不表示得對敵人同樣重感情。愛護自己人與打擊對手並不矛盾。
: 劉備有豪俠之風,並非仁懦之徒。
: 呂布的事情說真的是相互扯平了。
呂布抄了劉備的徐州,讓劉軍窮餓相食,這種慘狀對於「以人為本」的
劉備是何滋味;將劉備趕至小沛,呂布自稱徐州刺史,才有了表演轅門
射戟的機會,趕到小沛還不罷休,再將劉備擊潰奔曹操。劉備不是只吃
呂布一次大虧而是兩次,丁原、董卓先例對於劉備是切身之痛,如此再
苛責劉備不救呂布,實在不明白還要仁懦到什麼地步。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翻了三國志,在下猶未能釐清,關羽戰徐晃時,荊州已被呂蒙給襲了否
: 亦即不清楚這時老家丟了的消息,是否已傳至關羽士卒那邊了
: 需不需要考慮無心戀戰的問題.......
: 當然敗給徐晃後,從史書看"羽吏士無鬪心"是無誤
: 唯一能確定的順序是:撤兵赴樊之後,公安南郡才陷落
: 這裡能瞎猜的只是,關羽原本只想稍微紓解漢中蜀軍的壓力
: 卻沒想到有了水淹七軍的空前大成功(或許也超乎關羽本人預期)!!
: 眼看即將可以跨出全據荊北的第一大步
: 難道關羽完全不會想再推一把,就很有機會攻下樊城嗎?
本來即是這個意思,因此從增援以前便「連呼(劉)封、(孟)達,令發兵
自助」,談史可留意時間概念,關羽受任襄陽太守十年,可謂十年生聚
最接近完成職守的時刻。
: 再來是關羽傳(裴註蜀記)的部份:"羽與(徐)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
: 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
: 真的要再加油添醋的話,撤兵赴樊的另一理由是想打爆徐晃這昔日故(基)友,
: 一吐鳥氣?當然也許我想太多了XD
: 立花(橘?)兄說的極是!隆中戰略意思是,直至天下有變之前,
: 北據漢、沔,"跨有荊、益,保其巖阻"以拒北方
: 之所以沒納入南陽郡,是否該把漢水引申為天險
: 且南陽盆地外圍的山不夠險峻的因素,給考慮進去?
不計南陽(郡治宛縣)的主因,恐怕仍是自196年張繡依附劉表以來,
劉表對於新野以北的實質控制都很有限的緣故,因此在207年隆中戰略
規劃裡即使擁有荊州,「宛、洛」仍是需要進攻的目標,宛城不被視為
可以直接承接劉表的勢力範圍。
: 又或者其實 保其巖阻 已暗喻益州用守的,而以荊州為主的北伐路線
: "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