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386644187 (痕風幻滅)》之銘言:
: 雖說五胡政權大多存在國祚不長,且多處於分裂狀態,不如遼、金穩固
: 但當時的南北差距也更大,東晉朝廷有較大掌控力的僅在揚、荊
: 且開發程度僅有東吳那寥寥數十年,荊州又多在門閥手中,致使荊揚對立
: 人口上,而佔據東北的前燕就有900萬人口(比三國加起來還多)
: 統一北方的前秦更能一次動員上百萬大軍
: 東晉就算加上南渡人口,能有五百萬就不錯,兵力上也落在1X-2X萬
: 內部更是隱患重重,內亂不斷
: 而南宋有著歷經六朝到唐(北)宋開發800年的江左,以及淮南、巴蜀等地區
: 生產力、人口、經濟實力都勝過北方,朝廷也掌握實權,能夠調動全國資源
: 軍弱臣強、內鬨不斷的東晉,百年間北伐能從未間斷
: 數次收復舊都,軍隊最遠到達黃河以北,戰果僅次於明初的洪武北伐
: 手牌遠比東晉好看的南宋,卻不論北伐志向還是成果都不如東晉
: 是哪方面造成這種兩者在軍事成績上的差異?
個人觀點:
1.五胡北方國家不如金朝蒙古帝國強大與穩定:
東晉碰到最強大的對手就是前秦和前燕
前秦苻堅看似英明仁慈,但實際上對於異族的控制頗為失策
他對亡國貴族不謹慎監控,又將他們分散到各地當地方長官
軍事上對外戰爭也多不使用異族軍隊,結果氐族軍在各滅國戰爭
消耗殆盡,而異族實力完全無損,導致淝水戰後異族紛紛復國
傳統觀點總是將此歸咎於是異族們早就心懷不軌,想趁機起事
但如果設身處地從當時的時空背景來看,異族掌握地方政權
而本身實力又無損,中央氐族軍大部潰散,那麼這些舊皇族
想復國,完全是大好機會,不去做反而是對不起自己祖宗吧~
對照稍早的大暴君石虎,這位桀紂之君在掌控異族上反而
非常高明,將氐族、羌族部落集中管理,對外戰爭也善用
異族軍隊,尤其是鎮壓梁犢之役,以少數羯族軍隊監控氐羌軍
消滅叛軍,事後再給氐羌首領封官授爵,兩手策略運用相當得宜。
而後世的蒙古帝國做法也類似石虎的策略,只是蒙古軍更加強大。
前燕皇帝慕容儁野心很大,竟想挾著滅後趙之威,徵兵150萬
兩路出兵遠征前秦和東晉,一舉統一天下,比苻堅更狂。
但在慕容恪極力勸諫下,才打消此意。不久慕容儁慕容恪相繼病亡
主政的慕容評竟然比西晉賈充更不如,極力打壓有才能的慕容垂,
導致桓溫北伐前燕,勢如破竹。還好慕容垂在亡國之際挺身而出,
擊敗桓溫,前燕才免於滅亡,但慕容評逼走慕容垂,流亡前秦後,
前燕也算結束了。
2. 南宋對武官限制比東晉嚴格許多:
這個應該是老課題了,我們知道南宋高宗對武將是很疑忌的,岳飛
不用說是被宋高宗的疑心病害死了,而韓世忠、劉錡這類聽話的,
照樣冷凍起來。後期對上蒙古帝國,那更加是不可能有希望北伐成功,
野戰能力完全不在同個水準之中。
而東晉謝氏家族雖是忠誠於皇室,但政治權力上已經算是權臣等級,
對外戰爭的調動上自然比較隨心所欲,不受掣軸。
桓溫、劉裕不用說,典型的權臣,而劉裕的軍事才能又更驚人。
以上這兩點,是我認為東晉與南宋北伐結果有差距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