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成佛、開悟與大成就者

作者: yaqqq (^^)   2016-09-07 22:45:04
※ 引述《jksen (Sen)》之銘言:
: 只是單純看到文章的推文想到,其實過去一直有這樣疑問順道問問。
: 佛教有一說法是,釋迦牟尼之後下一個成佛的是彌勒佛。
: 而
: 1.禪宗有開悟的說法,在此先不提漸悟跟頓悟,如果一個人說他開悟了,那到底是到怎樣
: 的境界? 如五組為六組講金剛經,六組就悟了。
: 我猜想應該也不到成佛境界? 不然就早先於彌勒佛,那是證阿羅漢果? 還是沒到四果? 或
: 者其他意思?
取自《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一、修行的五個階位
修行佛法的次第,從初機接受佛法開始修行、實踐,實踐的時候又分成很多層次。開始的
時候是修行「資糧位」,「資糧」的意思是準備工作,準備我們修行的基礎,打基礎工夫
。由此「資糧」基礎,更進一步加功用行,此時進入「加行位」。在資糧位的時候,又稱
「順解脫分」,因為已經建立信心,沒有建立信心以前,還不算是進入資糧位;到了加行
位的時候,則叫做「順抉擇分」。在修集資糧、加功用行的時候,都還是普通的凡夫,但
是已經從外道或者是沒有進入佛法的情怳下,而能進入佛法的修行。
直到真正體驗到佛法的時候,即是「見性」,其中有著不同的深淺層次,有人見的是「空
性」,有人則見到「實性」,即是見到佛的實性,但是見性並不等於解脫。然後,真正得解脫一分時,從此進入聖位,成為聖人。見性時也就進入了「見道
位」,亦即「六根清淨位」,接著將煩惱全部調伏了以後,再繼續一分一分地斷除無明,
這個時候則是「修道位」,在修道位的時間滿長的。過了修道位以後,才是成佛,就是「
究竟位」,這一共有五個階位。以上是根據唯識的修道階位,亦即「唯識五位」或「唯識
修道五位」來說的。
因為禪宗不講層次,所以很多人便隨意猜測:這個人已經開悟成佛了、那個人已經明心見
性了,好像成佛或明心見性都很容易,但這都是有問題的。因此,我根據唯識的修道階位
來說明,請大家不要急著想開悟,因為你的準備工夫還沒有做好。
為什麼開悟以後要保任、要長養聖胎,還要繼續地用同樣的方法,提起本參話頭?因為見
性就像是你進入胎裡成為胎兒一樣,必須好好保護它,這即是「安胎」,若不保護它,這
個胎兒很容易流產,否則就算生出來,也不會太健康。所以在見性以後,更要精進地用功
,而不是一見性以後,就沒事了。
作者: jksen (Sen)   2016-09-08 01:04:00
謝謝。總結就是開悟就是成佛路上的開始(至少禪宗聖嚴說法),見性不錯但還不夠,還是要繼續精進的意思。還是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6-09-08 19:37:00
佛的意思是無師自悟 所以在最後一世前沒辦法覺悟釋迦牟尼如果在過去佛時就覺悟 那是聲聞聖弟子不是無師自悟覺悟真正的意思是證得道果涅槃釋迦牟尼在最後一世剛出家的時候不知道滅苦之道所以曾向外道學習無所有處定及非想非非想處定後來發現無所有處定及非想非非想處定無法徹底滅苦然後又去修了六年外道苦行之後才發現外道苦行錯誤 然後無師自悟四聖諦這就說明釋迦牟尼過去世並沒有覺悟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6-09-08 20:48:00
佛只是一種假名
作者: watanmila (watanmila)   2016-09-08 20:57:00
可惜今天沒有搶到小米手環2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6-09-08 22:05:00
佛不只是假名 佛的境界是真實法如果你自己說自己是佛別人就會去檢查你有沒有具備佛應有的功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