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葛印卡老師問答的寶庫~1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06 21:19:01
連載前言
這是葛印卡老師的問答集
https://sg.dhamma.org/TC_General_Q_A.htm
需要的前備知識是 內觀禪修 最好對南傳的止禪 觀禪有概略性的瞭解
https://jnbooks.cn/book/10617
也許也不用 有些問題的對象明顯是 沒有學過課程的人
我先自承 葛印卡內觀中心的十日禪 我也沒去過
坐下來不動的禪修我在法鼓山、馬哈希系統 簡單的學過
會打坐 但是修行上主要的行門 是太極拳及 阿彌陀佛聖號
如果沒有行門基礎的版友 請小心不要自行依文字嘗試禪修 請至少先找道場學習過
教理上我還是走漢傳多 不完全依葛印卡的教導走 請讀者依所學分辨法義
但是葛印卡的教導、問答 讓人感到很大的胸襟與氣魄 我想多看看也是好事 是以連載
==========================================================================
放棄虛假的幻想,邁向真理, 願我們繼續一步一步地走,向真實的目標前進。
自1969年始,在葛印卡老師的正法工作過程中,他已經被來自世界各地的內觀學生及其他
人問過上千個問題。
這些問題涵蓋極吸引人的範圍,從法是什麼、內觀禪修、人生的目標、人類的痛苦、上帝
、輪迴到失眠…
這些答覆與問題已經按照問題的性質,大體上被分類成種種部分。在最後的一個部份,歸
屬在「 內觀的修行」 中,為內觀學員提供了有關這修持的澄清。
然而,必須記住的是,葛印卡老師最喜歡給予的答覆總是﹕「你必須親身體驗真理。只有
這樣,它才會成為你的真理。不然,它只是他人的真理。」
對於內觀學員,葛印卡老師時常強調,真正的答案只能來自持續與正確的內觀練習。
因此,這個問答寶庫,是作為內觀學員的一項指南和啟發,以及對非學員的一種鼓勵,以
便能參加內觀課程,並直接地體驗它的無限利益。
願一切眾生快樂!
===========================================================================
耽溺
問﹕我們如何能避免像對吸煙的耽溺?
答:有許多不同類型的耽溺。當你修持內觀時,你將瞭解到你所耽溺的實際上不是那特定
的物質。表面上看起來你好像耽溺於香煙、酒、毒品、蒟醬葉(檳榔葉)。但實際上,你
是耽溺於身體上的一種特定的感受,由特定的物質所引起的一種生化之流。同樣的,當你
耽溺於生氣、激情等時,這些也都和身體的感受有關。你的耽溺是對這些感受。透過內觀
,你脫離了那耽溺、所有的耽溺。它是很自然的,很科學的。就嘗試吧,你將會體驗到它
如何發生效用。
靈魂
問﹕什麼是「我」(atma)、「靈魂」?
答:修持內觀,你將會發現在你內在發生的實相。你將會注意到你所謂的「靈魂」,「我
」(atma),只不過是心的反應,是心的一部分而已。而你一直在這幻想下認為︰「這就
是『我』」。透過內觀的練習,你將了解這個「我」不是恆常的。它是一直在變化,總是
短暫的。它只不過是由大量的次原子微粒組成,總是處於變遷和流動的狀態。這只有透過
直接地體驗,對「我」的幻想才會消失,接著是對「靈魂」的幻想的消失。沒有了幻想和
錯覺,所有的痛苦也就消失。然而,這必須經由體驗。光是接受哲理的信仰是不會發生的

憤怒
問﹕一個人如何脫離憤怒?
答:透過內觀的修行吧!內觀的學生在憤怒時觀察呼吸,或者所引起的身體上的感受。以
平等心,沒有習性反應的做這樣的觀察。這憤怒很快地就減弱然後消失。透過內觀的不斷
地修行,心的習慣模式對憤怒的習性反應就會改變了。
問﹕我無法壓抑我的憤怒,即使我嘗試這樣做。
答:不要壓抑它。去觀察它。你越是壓抑它,它就越進入你心的更深層。這些情結會越來
越強,然後你就很難擺脫它們了。不要壓抑,不要發泄。只是觀察。
==============================================================================
註:這是以身念處為觀察對象 修習無常無我觀的教導
如果有判教基礎請善分別各種教言
如果沒有基礎的版友 關於內觀請先讀生活的藝術
關於判教或宗義請依各自熟悉的系統修學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0-09-06 21:26:00
有道理 大乘信徒hawls請不要壓仰你內心對大乘的景仰你越壓仰 大乘就會越進入你心的更深層
作者: peekeer (小風)   2020-09-07 07:48:00
這個內觀基礎不夠,觀到底還是無法見佛見性,遲早需要要善知識印可。另外看貪瞋癡如此,看戒定慧呢?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07 10:16:00
依修行目標 如果目標放在見性 可能是要薰習大乘經典靜坐的指導語也會換 這邊是走無常無我觀的修證指導涅槃是貪嗔癡的止息 戒定慧就是漸次熄滅貪嗔癡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9-07 11:02:00
「只要相似的黃金不在世間出現,黃金就不消失」
作者: poohkoala ( \^0^/)   2020-09-07 11:23:00
一樓網友說得很對呀,如果是聲聞種性,怎麼會想管別人呢?各人吃飯各人飽,祖師殺貓什麼公案,關個人生死啥事別人的淫怒癡觀自己的諸戒定慧啥事??只管自家,不管人家一邊否定菩薩種性,一邊又管不住自己,矛盾啊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9-07 11:41:00
大乘信徒受迷信障蔽,因而見不到上座部佛教僧團千年以來的傳承正法及弘揚佛法。哀哉,大乘信徒。
作者: peekeer (小風)   2020-09-07 13:07:00
c大所說的對。見性優先。貪嗔癡攀緣,戒定慧也是攀緣攀中道左右兩邊而已。中道不是中間,左右都是沒有左右。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0-09-07 13:51:00
大乘信徒hawls反串小乘 意圖黑圓覺經把阿姜曼看到阿羅漢的境界綁在一起 藉此推崇圓覺經是阿羅漢境界以上的經典 因而可以見到上座部佛教僧團千年修行證果所傳承及弘揚的正法都是圓覺經的入門 哀哉,大乘信徒hawls遇到了我這種超越大小乘的正法人士時,馬上逃之夭夭敬告大乘信徒hawls 要弘揚大乘法請用正當反方式勿反串請不要壓仰你對大乘的景仰 免得反串的更深 心裡更痛苦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09-07 17:19:00
隨喜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07 17:48:00
這是我多嘴啦 如果是漢傳 有學習過判教 像是淨界法師的天台教觀綱宗 再來看各傳承的教導能比較好掌握各自的意思 或是集中某部經典是多誦 多薰習 多聽經 行門持續不斷 其他教言可能要先不看先專心於一 比較容易在大乘空觀有所相應(白話:要專心見性先不用追這個連載)或是入禪宗系統修 但那也要專一持續才容易有消息喜歡多讀書的教下相應 單純的專持單一經典 有條件禪修的可以去禪修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9-07 18:48:00
如果是根據漢傳大乘的判教,漢傳大乘祖師殺害無辜生命,這又應該要被判成什麼呢?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07 18:54:00
,這種例子不能隨便學習,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9-07 20:20:00
漢傳大乘的判教失去作用了嗎?「祖師殺害無辜生命」可是發生在漢傳的例子。漢傳判教理當要給出自洽的判教結果。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07 22:10:00
,這種例子不能隨便學習,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9-07 22:41:00
漢傳大乘的判教理當要能對這個案例做出判教結果。「不能隨便學習」並沒有否認「祖師殺害無辜生命」有其正當性。如果漢傳大乘的判教,判不出來,那是漢傳大乘判教的過失。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9-07 22:47:00
顛倒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9-07 23:13:00
號稱圓滿的大乘佛教。漢傳大乘的判教,在面對「祖師殺害無辜生命」的案例,下場是失去正直,沒辦法給予判教結果囉。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0-09-07 23:22:00
我不是大乘信徒 我可以回答大乘信徒hawls的問題大乘信徒hawls要人說出殺貓是錯誤有果報的行為的確殺貓會有果報,但果報是什麼不知道。如果是遇到我我一定把他打到叫媽媽。不過他遇到的如果是別人就不一定,又不小心他證果了,死後入滅,也就沒有果報了但是這個行為是不正確的,絕對不適合拿來做正常案例就像南傳的馬欣德 他可能男女關係有問題 這個也不能拿來做正常的案例 不管身為什麼派的信徒 行為錯就是錯但是馬欣德如果以後證阿羅漢 又入滅了 他的教導依然有參考性。比方說小乘有一個人證阿羅漢 他生病很痛苦 後來他就自殺了 這個絕對是犯戒 而且嚴重的殺生 他殺死了一個阿羅漢 比南泉斬貓還嚴重100倍 結果佛陀帶大家去現場看 發現沒有業力 為什麼呢? 因為他藝高人膽大把業力都渡盡 入滅了。 同理,如果南泉可以把那隻貓渡了,可能也沒什麼業力,但是這個行為絕對是錯誤的就跟小乘那個自殺的阿羅漢一樣 100%錯誤我回答完了 現在請大乘信徒大乘信徒hawls回答我阿姜曼號稱見到已經入滅的阿羅漢 這部份要怎麼判教?大家都很期待見到你精闢、有智慧的解說呢X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