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要來談談薪資上限能否拯救棒球以前,可該先來看看棒球目前到底有啥問題、有
: : : : 啥地方好拯救的。課稅還是上限總給提出來,好似仙丹妙藥一般,不論薪資節節上
: : : : 升、還是票價持續竄高、甚至是戰力落差,都有辦法藥到病除。老話一句:有影無?
: : : <壓低球員薪資?>
: : <壓低票價?>
: <維持各隊戰力平衡?>
<局外觀點>
講了半天,主要都是老闆的想法,間或穿插些球員方面的回應。那有沒有啥局外
人觀點可以參考的呢?多的囉。比方Doug Pappas提出的累進式營收分享* ,先求
出各球團的營收平均,原則上有超過的各隊都能留下平均值的八成,多出來的部分
則用累進式的比率來計算分享額,最高要分享到七成五。
大多數的局外觀點則是不去管營收,而把焦點放在市場規模上頭。因為啊,營收
除了會受市場規模影響之外,經營團隊的功力高低也是很有關係;相形之下,單從
市場規模來衡量,搞不好還比較客觀哩。
像是Keith Woolner就主張按照市場規模來對薪資總額課稅嚕+ 。最小的市場稅
率是零,之後慢慢遞增,到最大一級則要課到9趴。課回來的這些稅金,主要是由
戰績落在後四十趴的隊伍,按其當年總勝場數還有跟前一年相比戰績進步的幅度來
分;另外就是如果有打進季後賽,又或者在小市場球隊群組裡頭戰績名列前茅的話,
也有機會領到花紅。
Andrew Zimbalist於"May the Best Team Win"一書裡頭的提議則比較簡單明快
一點:先設算每隊如果勝率五成的話預計會有多少營收,然後直接據此來課稅。至
於實際賺多賺少?那就各安天命,不去管它了。
(待續)
* 好像是這個 http://www.baseballprospectus.com/news/20020816pappas.shtml
+ 大概是這個 http://www.baseballprospectus.com/news/20020418woolner.shtml
** Andrew Zimbalist,「瘋足球、迷棒球」(時報)的作者之一。
「戰力平衡」(competitive balance)一語就是從這書看來的。謹此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