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簡談戰前德國空軍作戰理念的發展

作者: wl00669773 (Jerry shou)   2017-09-08 17:11:10
巴大較少寫的非戰史文 但是一樣高水準
也可以再次感到韋佛確實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難怪戈林都為他的死痛哭
出處: https://goo.gl/x4u1P4
作者:巴克霍恩大大
正文開始
德國空軍的作戰理論,包括戰前與戰爭中,是最複雜而最難懂的之一。多年帶有感情色彩
與個人偏向的史料、輔以美國陸航轟炸調查報告及對被俘德國軍官的審訊塑造出了僅是用
來支持陸軍的輔助武器這一德國空軍形象。
然而,關於德國空軍的原始資料完全無法支持這些假說。德國空軍理論其實是充滿野心的
,只是由於外界條件妨礙了德國規劃者的熱情。
對陸軍支援能力的發展這一許多其他空中力量在休戰期盡量迴避的話題,是德國空軍領導
層最值得一提的成就之一。 1941至1942年少有哪個國家的空軍可以在一場陸戰最關鍵的
地方為地面部隊提供決定性的援助。
德國空軍完成這一困難任務的專業級表現使德國陸軍領導層和未來的歷史學家誤認為密接
支援陸軍在德國空軍理念中佔據重要位置。實際上,廣為吹噓的密接支援其實對德國空軍
來說是準備欠佳的課題,技術上的問題在1944年初之前都未能真正解決。
德國軍事在一戰遭遇了決定性的失敗,這一事實對空軍理論和技術在魏瑪共和國期間的順
利發展造成了有害影響。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空中力量設下了苛刻的束縛,德國空軍就要在
這樣在一個比其他軍種更受限制的情況下發展。可能最嚴重的影響是,德國空軍從未從在
“失去的”魏瑪時期在高性能飛機和發動機發展上的落後中恢復過來。缺乏合適轟炸機發
動機直到二戰結束都是德國重型轟炸機研發的大麻煩。
魏瑪期間對德國空軍力量進行保存的功勞大部分都要歸屬西克特大將。雖然西克特沒有被
廣泛認為是一位空戰理論家,他對於空軍在未來戰爭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還是值得一提的
,這是對於認為德國軍隊看低空軍潛力並把它當做地面部隊附屬這一觀點的有力反駁。在
1929年題為“Thoughts of a Soldier”的文章中西克特預示了構成1930年末德國空軍理
念的一些基本內容。空軍要作為一個獨立軍種存在,它將執行自己的任務並探索自己在整
體戰爭環境中所獨有的能力,同時與其他軍種在作戰中保持和諧。後來魏瑪國防軍在休戰
期所完成的研究也與西克特的想法沒有本質不同。例如在討論空軍在現代戰爭中的角色時
,魏瑪國防軍的1931年版標準戰術手冊Die Truppenführung就毫無將飛行部隊束縛於陸
軍支援任務的意圖。相反,手冊強調“轟炸機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攻擊敵軍作戰力量和使其
能持續作戰的補給源頭。而且,他們需要執行對敵軍戰鬥力在經濟源頭上的攻擊。”
1935年的《德國空軍第16號手冊:空中戰爭指導(*Luftwaffendienstvorschrift 16:
Luftkriegsführung)》是德國空軍理念的一個更為嚴肅而重要的成果。這份手冊起源於
Erich Ludendorff將軍的一名原參謀軍官和德國空軍首任參謀長韋弗將軍的構思,其最終
版本則是包括Helmut Wilberg將軍和Paul Deichmann少校在內的一群參謀軍官的集體智慧
結晶。手冊本身沒有列出參與寫作人的名單,是為了謹遵老毛奇“總參謀部軍官應當匿名
”的規定。米爾希對韋弗的評價極高,而且也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讚同,他說:“韋弗是從
陸軍那裡得到的軍官中最重要的。如果他留在陸軍,他將同樣達到最高的職位。他不僅擁
有驚人的專業能力,還具有偉大的人格品質。他是自一戰結束以來唯一一位能接近老毛奇
地位的總參謀長。”
關於韋弗的想法對德國空軍的未來作戰影響這一話題,沒有任何共識達成。空中戰爭指導
的一大特點就是其靈活度和覆蓋範圍廣度,這一特點也同樣導致了對其解讀意見不一致的
情況。 Herbert Rieckhoff將軍確信韋弗是杜黑的狂熱信徒,認為獨立空軍應該將重點放
在戰略轟炸上。 Hans-Detlef Herhudt von Rohden少將則在戰後堅稱韋弗的構想根本不
強調攻擊敵軍心臟地區,而傾向於擾亂敵軍運輸系統這樣的支援型任務。
實際上,韋弗雖然沒有機會擴充或完善手冊,它卻已經涵蓋了日後德國空戰理論的所有組
成要素。手冊賦予“攻擊性空戰的執行者”轟炸機部隊以顯要的位置,除了對杜黑轟炸航
空理念的肯定外,手冊還在一定程度上討論了例如制空權、對陸對海支援和戰爭領導層人
為因素等會影響戰鬥進行的事宜。韋弗和他的同僚給德國空軍定下瞭如下任務:
1.與敵空軍交戰,從而削弱敵軍武裝部隊並同時保護我們自己的武裝部隊、我們的人民和
他們的居住空間。
2.直接支援陸軍和海軍來介入發生在陸地和海上的戰鬥。
3.攻擊敵軍武裝部隊力量的源泉,並且干擾(敵)補給物資在後方與前線之間的流通。
(P7)
手冊認為在一場現代戰爭中取勝的原則是適時適地的集結部隊攻擊一個決定性目標。集中
部隊是德國空軍1941至1942年在蘇聯取得重大勝利的最重要原因,而它作為一支攻擊型部
隊的消亡同樣是因為忘記了這一原則,最終在所有戰場的空中都遭遇失敗。
除了空中戰爭指導外,還有一些因素影響了德國空軍在二戰中的實際作戰。其中之一就是
部隊組織結構和飛機生產能力。最終我們所看到的德國空軍實際上是他們理想中的空軍與
現實達成無奈妥協的結果。這一矛盾在德國重型轟炸機的研發中可以看得最為清楚。德國
航空工業試圖為新生的空軍提供能執行最廣泛種類作戰任務的飛機,這就包括一支最終裝
備Ju 86、He 111和Do 17的可靠中型轟炸機部隊。對於一款遠程四發重型轟炸機的研發則
正好相反,遭遇了難產的情況。容克和道尼爾在三十年代中期生產的原型機Ju 89和Do 19
性能無法讓人接受。他們都是動力不足而笨重的機器。作為烏拉爾轟炸機計劃糟糕結局引
發的後果,德國空軍在1936年年中選擇完全繞開第一代重型轟炸機,著手為下一代擁有巨
大性能提升的重型轟炸機提出性能參數要求。這架最初名為“Projekt 1041”,後來以
He 177之名為人所知的飛機受限於各種技術問題,根本未能對德國空軍的部隊結構產生影
響。結果,德國空軍在戰爭來臨時僅具有在歐洲中部地區實行戰略轟炸的能力。
1936至1939年是德國空軍作戰理論發展的高產期,出現了很多經常被忽視的第二代空戰理
論家,他們做了很多工作來填補韋弗的理論與德國空軍在二戰中實踐之間的缺口。這其中
攻擊性的作戰思維是在德國空軍理念中最受強調的。
在三十年代末完善operativer Luftkrieg這一概念的最重要理論家也許是一名年輕的總參
謀部軍官Herhudt von Rohden少校,他可以說是德國戰前最高產而最重要的空戰理論家。
Herhudt von Rohden認為,對於空中戰爭來說地理因素是最具決定性的。他認為美國的
地理位置特別適合進行戰略空戰活動,德國則因周邊都是潛在敵對國而處在更不利的位置

1936年,另一位德國空軍軍官與空戰理論家HansFreiherr von Bülow上校注意到了蘇聯
航空工業的巨大產能和從中誕生出來的先進設計。與1941年流行的態度相反,三十年代中
期和後期的德國空軍軍官一致認為蘇聯空軍是一支一流而高速現代化發展的軍事力量。它
的老練技術得到了巨大工業、原材料和地理優勢的輔助。
在韋弗與von Rohden的著作中都暗示需要發動一場地面戰役來讓德國獲取進行戰略空戰所
必須的時間和空間。這一場地面戰役需要德國空軍擁有一種特殊的才能。進行戰略空戰所
要的這一先決條件促成了著名的德國戰術空軍的發展。
在1917年7月以前,德軍都沒有可以攻擊地面部隊來提供直接支援的飛機……德國引領了
專用陸軍支援飛機的發展。這些所謂“步兵飛機”包括Halberstadt CL II和IV、
Hannover CL IV和最後全金屬防護優良的Junkers J 1,至1918年已經被正式定名為
Schlachtflugzeuge(對地攻擊機)。除了飛機的發展外,德國航空部隊還發展出了完成
從空中對地支援的作戰程序,包括可見的標識和最原始的空地無線電聯絡。至1918年3月
,德國已經部署了38個對地攻擊機中隊。德軍指揮官將它看作是“用於攻擊和防禦的一件
極其有效和機動的武器”。攻擊機中隊的飛機使用手榴彈和機槍攻擊敵軍戰壕,通常具有
驚人的效果。使用的飛機同樣有能力在協約國戰鬥機的攻擊下保護自己,這是一戰期間的
一項重要航空發展。
空軍如何對快速前進中的地面部隊提供直接支援直到二戰結束都是困擾德國空軍的問題。
當時陸軍空勤隊的指揮官Ernst von Hoeppner將軍提到“移動戰爭中使用空中部隊的困難
”時指出問題根源在於“維持司令部和作戰單位指揮官之間的聯繫和維持軍隊和空中觀察
員之間的聯繫。”接下來重整軍備的和平年代裡,德軍也沒有做出任何改善這一狀況的努
力。除了技術局限外,德國對地攻擊機部隊在戰爭的最後數月裡還不得不與盟軍戰鬥機帶
來的嚴重損失作鬥爭。對地支援作戰的高昂代價毫無疑問使它在戰後德國軍事規劃者眼中
吸引力不足。
對地支援作戰因此在萌芽期的德國空軍規劃者看來不具備高優先等級。 1933至34年的最
初飛機生產計劃主要是為了激勵和幫助弱小的德國航空工業,其中不包括哪怕一架適合對
地攻擊的機型。這一與一戰相比明顯的退步源於德國軍事規劃者認為1918年的對地攻擊機
部隊是塹壕戰的產物。他們相信對地攻擊機中隊是設計用來打破西線僵持局面的武器,它
們在二十和三十年代的軍事環境下是否適用值得懷疑。德國空軍在組建時期的絕大部分注
意力都放在了轟炸機、偵察機和戰鬥機部隊上。直到1938年,德國空軍都沒有哪怕一支裝
備或訓練用來執行這種任務的作戰單位。
1936年德軍舉行了一系列演習,表達出想要完成空地協調的目的。許多德國空軍高級指揮
官和總參謀部軍官參加了演習,包括Paul Deichmann少校。 Deichmann負責組織名為“地
面部隊與航空力量協同”的演習,其結果很不令人滿意。參與演習的裝甲部隊給出的評價
是連傳遞航空偵察報告的手段都讓人失望。考慮到空地協同的糟糕表現,Deichmann在演
習結束後繼續表示德國空軍在下一場戰爭中的首要目標是敵軍工業。即便是像古德里安這
樣的陸軍將領也對戰場空中支援並不完全報樂觀態度。在古德里安看來,飛機最好是被用
來攻擊後方地區。他對於未來空軍飛機的運用更看好大規模空降部隊而不是直接支援裝甲
部隊。
隨著德國在1936至1939年參加西班牙內戰,德國空軍這才真正開始考慮空中支援能力。有
些德國資料宣稱小小的禿鷹軍團獲得的經驗改變了德國空軍在直接支援陸軍作戰方面的理
念。雖然德國空軍因為極高的轟炸精度和經濟性而對俯衝轟炸機產生濃厚興趣,西班牙內
戰對德國空軍作戰理念的影響有多大卻並不確定。 Herhudt von Rohden就認為從這些“
微型戰爭”中得到的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大國之間的較量。
可能最重要的是,西班牙內戰培養了德國空軍最出色的陸軍支援航空專家里希特霍芬中校
。從他的早期軍事生涯完全看不出未來他會成為一名戰術革新家。當他在三十年代中期作
為德國空軍技術軍官時,他甚至試圖強行終止Fi 156觀測/聯絡機的研發,而這種飛機他
將在日後的蘇聯戰場上頻繁使用。然而和很多德國總參謀部軍官一樣,里希特霍芬不會被
理論束縛而無視現實。很短的時間內,他就讓禿鷹軍團成為一支能執行多種任務的強大武
器,其中就包括密接空中支援。
隨著西班牙內戰的結束,德國空軍並沒有很快組建大批對地支援部隊。實際上,當波蘭戰
役1939年9月1日爆發時,德國空軍僅有一個專門的對地攻擊機大隊:使用Hs 123的LG 2第
2大隊。日後成為德國空軍對地支援部隊象徵的大量Ju 87俯衝轟炸機單位在戰爭初期仍被
視作戰略轟炸部隊的一部分。斯圖卡的高轟炸準度使其成為精確攻擊工業目標的理想機型

德國空軍總參謀部在二戰前夕對密接支援作戰的態度是搖擺不定的。佩爾茨將軍回憶到在
戰爭爆發時,德國空軍高層指揮官還是將重點放在高空水平轟炸上。總參謀長耶順內克相
信獲取制空權比支援陸軍要重要。德國空軍在波蘭戰役中基本上是依照之前數年得出的空
戰理念戰鬥。德國空軍計劃在戰役初期通過全力對波蘭空軍完成決定性一擊以獲得制空權
,然後轟炸機單位再通過攻擊波軍動員中心、補給系統和行軍路線來進行對陸軍的所謂“
直接”支援。最後,轟炸機部隊要做好戰略攻擊華沙防禦設施和軍械工廠的準備。德國空
軍在波蘭的勝利實際是韋弗的水平戰略空戰理論的勝利,而不是密接支援陸軍。
更多細節,可以看這兩本書
https://imgur.com/XWfZXUK
The Luftwaffe's Way of War by James S. Corum & Richard R. Muller
https://imgur.com/JAdMgfs
The Luftwaffe: Creating the Operational Air War, 1918-1940 by James S. Corum
正文結束
作者: cobrachen (mustang)   2017-09-08 18:20:00
這兩本都是很乾的書,第一本根本寫的像是教科書,看了幾次都難以繼續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9-09 22:48:00
恩..德國的國力就是很難在身為陸權大國的同時還想當空權大國 而且海軍也不能被忽略 再加上地緣情勢干擾 就算烏拉轟炸機成功 大概依舊無法組織千機轟炸隊行戰略轟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