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我殺人是什麼感覺, 就像處男看A片了解如何做愛一樣. 殺人就像做愛, 真正殺過
人的人不會把它拿來說嘴."
-某個越戰老兵的回答.
長期來許多人都認為士兵殺人的原因很單純- 一是國家允許他們這樣做, 二是殺人是保護
自己和同袍弟兄的必要手段. 若士兵在戰鬥中下不了手, 那他多半是太過緊張惶恐.
但當時的馬歇爾准將和他手下的軍史官在二戰時以個別或集體訪談的方式訪問了四百多個
和德軍或日軍交火過的四百多個步兵連後, 得到了一個意外發現- 每一百名與敵人交戰的
地面部隊士兵, 平均只有15-20人真的拿起武器應戰. 而且不論戰事持續一天到三天, 這
個比例都差不多.
為何這麼高比例的士兵在爬出訓練中心, 面對真正的敵人時卻不願開火, 真的是他們太膽
小嗎? 但他們當中卻有許多人願意執行比開火更危險萬分的任務- 像是在火線上救援負傷
同袍, 通信, 埋設炸彈?
原因可能是相當單純的: 大部分人的內心強烈抗拒殺戮同類. 但若要認為這種情況是普遍
且難以改變的, 也是種錯誤- 任何人應該都能殺人, 也能有殺人的意願, 只要他們受到適
當的制約訓練(conditioning)再加上時空條件配合.
動物界同類生物遇到彼此衝突的反應, 一般有四種- 戰鬥, 逃跑, 虛張聲勢或臣服. 遇到
非同類生物, 一般是前兩種(偶爾有第三種), 但在遭遇同類時應該還會有後兩種.
猴子狒狒猩猩或狗, 獅子和野牛等生物, 在遭遇敵意的反應, 往往是從虛張聲勢開始, 擺
出一連串威嚇動作但沒有實質殺傷力. 如果這招不管用, 那就剩下戰鬥, 逃跑或臣服. 但
就算選擇戰鬥, 同類間的戰鬥也幾乎不會演變成你死我活的結果. Konrad Lorenz 指出,
食人魚和響尾蛇這些富攻擊性的生物, 在面對同類時居然只會用甩尾和糾纏的方式攻擊對
方. 鬥魚會咬, 但一般也只會把對手趕出自己的領域就罷手了.
戰敗後的反應剩臣服或逃跑, 但常見的反應是臣服. 而絕大多數的野生動物往往在對手臣
服後都會放牠們一馬. 這種機制確保生物不會無意義的死亡, 讓物種以後還有機會把基因
傳給下一代.
這種機制也適用同為動物界的人類, 牛津大學社會心理學家Peter Marsh解釋- 在街頭黑
幫, 部落戰士和幾乎任何文化都能發現. 這些虛張聲勢和裝模作樣的打鬥到臣服, 往往都
以高度儀式化的方式表現. 但真正的暴力行為? 其實多半就那一點點.
當我們不能否認- 偶爾會出現一兩個殺人狂, 但多數的衝突者想要的是地位, 聲望, 利益
和傷害控制. 打仗與幫派鬥毆一樣, 虛張聲勢和有限度的暴力使對方臣服才是他們真正想
要的, 殺敵是最不得已的選擇.
在南北戰爭有很多搞笑的案例, 英國戰史學者Paddy Griffith的南北戰爭戰術就有提到,
在一場戰鬥中, 某連的士兵在密林中喊叫, 聽起來就像一個團的音量, 那可能連戰鬥都不
必就能把敵軍喊到逃跑. 而事實上這情形出現在南北兩軍雙方.
這其實還是動物本能在發揮作用. 人在害怕時, 前腦(控制心智活動)的部分大幅停止運作
, 開始用中腦- 和動物沒兩樣的部分- 思考. 而動物本能反應是: 誰能吼的最大聲, 誰看
起來最兇猛, 誰就是贏家.
古希臘和羅馬的頭盔羽飾也是虛張聲勢的一種形式, 看起來更高更兇猛; 中古騎士的盔甲
讓他們看起來更雄偉; 拿破崙時代士兵身穿耀眼華麗的制服, 頭戴高聳但不舒服也不實用
的平頂桶帽(shako) 更是虛張聲勢的最佳體現.
除了服飾, 幾百年下來士兵也會發出各種嘶吼聲. 希臘方陣, 帝俄軍團和蘇格蘭人都有其
著名的戰吼. 這些都是在真正衝突還沒發生前, 就先想辦法用非暴力手段震懾敵軍.
火藥發明後, 士兵可說是得到虛張聲勢的最佳工具. Griffith 提及, 南北戰爭期間部隊
一但開火就停不下來, 一直打到彈藥用光或筋疲力盡為主. 開槍是非常正面的行為, 也能
讓士兵紓解情緒. 士兵在不斷開火時能讓本能佔上風, 把訓練的成果和指揮官給的壓力拋
掉.
如果殺戮效率是戰爭唯一考量, 那拿破崙時期可能英法在滑鐵盧還在拿長弓作戰. 但火藥
製造聲響和虛張聲勢的能力更強, 一名嚇得半死, 開始使用中腦思考的長弓兵, 對上另一
名一樣緊張的滑膛槍手, 可能毫無勝算可言.
法國研究者 Ardant du Picq在1860年代針對法國軍官進行問卷調查, 算得上這方面的先
驅. 一位軍官老實地說 "不少阿兵哥在遠距離射擊時根本啥都沒打到", 另一位軍官說"士
兵不瞄準就開火的情形十分普遍, 看來他們想要麻痺自己, 讓自己沉醉在開槍的快感, 好
度過危機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