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先前提到過自己看到這一串關於施里芬計畫的論文,覺得相當有趣,所以整理重點來和大
家分享一下。
這個爭議的起點是Terence Zuber教授在199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他提出一個大膽的論點
:「施里芬計畫並不存在」。他認為所謂全力加強右翼、自比利時捲入法國北部的施里芬
計畫,並不是1914年以前德軍的正式作戰計畫。
想當然耳,這個論點隨即遭到其他學者的質疑與反駁。Zuber教授的官網有比較詳細的辯
論重點整理(文章非常長),維基百科和另一位學者的網站也可供參考:
http://terencezuber.com/schlieffendebate.php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rence_Zuber
http://whatweretheythinking.williamdoneil.com/theplanthatbroketheworld/
Zuber教授的1999年論點
Zuber教授在1999年的The Schlieffen Plan Reconsidered一文中,質疑施里芬計畫僅存
在於施里芬本人退休後的私人筆記中,現存的文獻難以證實德軍有正式規劃把絕大多數的
兵力集結於比利時,以達成環繞巴黎的大規模殲滅作戰;相反的,從德軍的歷次兵推中,
可以看到小毛奇在1914年的佈陣與戰前兵推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施里芬計畫一個最大的爭議,在於西線的右翼須集結八十二個師,但是德軍缺乏充分的兵
力;另一個爭議在於德軍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迂迴,然後又要在取勝後走回德國
的鐵路網以增援東線。Zuber教授認為施里芬計畫的預設情境是純粹的西線衝突,而非面
臨兩線作戰,而且施里芬認為該方案明顯不可行,這個理論純粹是用來向國會要求通過擴
軍案以抗衡協約國。
Zuber教授從德軍歷次兵推的佈陣分析,施里芬真正的思維是運用內線優勢在東西兩線輪
流實施戰略反擊,他並未假定一定要先解決西線,先應付東線的可能性沒有被放棄。在西
線的部分,德軍的攻勢目標僅是重創法軍,以爭取調兵至東線實施反擊的餘裕;徹底殲滅
法軍主力不在考量之中。
在施里芬退休前,他操作的兵推沒有一次實施過遠達海峽的大幅度迂迴;在他退休後,小
毛奇也沒有在兵推中實施過繞行巴黎的大規模迂迴。事實上,兩者在兵推中都曾選擇抽調
右翼兵力南下,在阿登和洛林進行決戰,他們關注的點在於把法軍引出要塞防線而後挫敗
之,然後在第二波作戰攻佔法國邊境上的要塞防線。打倒法國必須等到第三波作戰以後,
要透過在開闊地的反覆獲勝來逐步攻佔法國領土。
Zuber教授認為施里芬計畫並不是一個正式的作戰規畫,這樣才能夠解釋該計畫的許多漏
洞,以及該計畫為何從未出現在任何兵推紀錄之中。他認為一戰後許多德軍軍官基於政治
性的目的,誤判了施里芬的思維,甚或刻意虛構施里芬計畫的神話;二戰後的許多研究者
又因為冷戰時期很多文獻並未公開,而造成錯誤的判讀。
總而言之,這篇論文認為施里芬計畫是施里芬閒暇時間亂寫的鬼話,德軍根本就沒採用過
這個策略。
反方意見:Terence M. Holmes教授的2001年論點
Holmes教授在2001年發表了The Reluctant March on Paris這篇論文來回應前述的論點,
從而開始了近代戰史最漫長的爭辯之一。
Holmes教授在這篇論文中的論點,主要是用於反駁Zuber教授的「施里芬計畫從未存在過
」的結語。Holmes教授認為,施里芬計畫的精華在於集中右翼以實施大規模的迂迴作戰,
至於右翼的迂迴路徑則不固定,因此不應認為該計畫強求繞行巴黎以西。
Holmes教授認為施里芬計畫的主軸,應該是透過大規模兵力的迂迴,威脅法軍邊境防線的
側後方,如果法軍左翼重整防線,德軍就得進一步往西南展開,這樣才能持續迫使法軍往
南退卻。在持續延展的情況下,德軍在最糟的情況下會必須繞道巴黎以西,但這不是必然
的,因為法軍有可能會決定發起反擊,造成雙方集中兵力進行會戰的情景。
Holmes教授也不認同Zuber教授對歷次兵推的解讀。Holmes教授認為施里芬退休前的最後
一次兵推中,雖然德軍確實曾抽調兵力到左翼,卻始終沒有放棄右翼的進軍,此使右翼的
包抄成為德軍戰略方針的一個核心,用於打破法軍退卻後可能重整的防線。
某種程度來說,Holmes教授可以說是同意了施里芬和小毛奇並不堅持繞過巴黎殲滅法軍主
力的論點,但是他認為德軍高層確實計畫把右翼推向深入法國內陸,而不是僅打算用右翼
的打擊來解決邊境上的要塞,並且認為該作戰的目標確實是希望在短期內就要殲滅法軍主
力。
Holmes教授還認為小毛奇在1914年的指揮並未偏離施里芬計畫,因為施里芬計畫的主軸並
不是長途迂迴,而是不予敵方喘息空間的持續壓迫和外線繞行。
總結來說,這篇反駁是認為施里芬計畫具備相當的彈性且與刻板印象有差距,但此一方針
確實存在且被小毛奇實施。
(待續)
補充心得:Zuber教授在1999年發表的那一篇文章超級精彩,老毛奇、施里芬和小毛奇的
歷次兵推可以說是把一戰初期的德軍作戰可能性玩遍了。此外,該文認為1914年霞飛和小
毛奇的作戰方針都跳脫不出施里芬與米歇爾的規劃,也是很有趣的分析觀點。
不過,雖然我還沒把整個辯論看完(17篇論文加上兩本書...),但是很明顯Zuber教授是被
各方圍剿,看來要說施里芬計畫不存在還是挺困難的。
最後,因為論文內容太多了,我自忖還是缺漏了一些重要的論點,有興趣的板友請移駕至
我上面貼的第一個網址,有Zuber教授自己寫的重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