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從環境決定論切入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個推論的預設前提很簡單,軍人和文人的地位是取決於國家當前的政策方向
而軍人和文人提升其地位的方法,就是透過其對國家的貢獻以換取階級流動的機會
而軍人的機會在於「戰爭」,文人的機會則在於「國家治理」上
當王朝處於開創初期,除了統一中原之外,還可能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向外擴張
而由於中國地理環境的封閉性,在工業化之前,其擴張是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
因此中原王朝通常在經歷過統一中原和對外擴張至地理環境的極限後
整體政策就會轉趨內斂,開始強化帝國內部的治理,以追求政權的穩定存續
而軍人提升其社會地位的機會就在於戰爭,因此終結分裂的大一統王朝建立前後
通常會有不少開國元勳是軍功貴族,但當政策方向因上述原因由擴張轉為內部治理時
軍人出人頭地的機會就會少於可以定期參加科舉考試的文人
而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質疑,那幹嘛不繼續擴張........問題在錢啊
歷代也不是沒有對於傳統地理疆域之外的地區用兵,但問題是.......很花錢阿
以對西域的擴張而言,安西四鎮當年維持兩萬上下的部隊應該已經是補給的極限了
拉去打怛羅斯的大概也只能那麼多了
這種對外擴張花費的大量人力物力本身可是會對於中原農業帝國的統治穩定造成嚴重影響
看看漢武帝打匈奴對國力的消耗,還有隋煬帝征高麗打到自己先垮台
而在大一統王朝的秩序趨於穩定之際,軍人的另一個機會就是內亂
但........別忘記,內亂常常就是軍人所引發的
這部分板上之前討論長城的功能的時候應該有討論過了
養藩鎮戍邊效果更好阿,但副作用可是會把國祚賠進去的
一點點淺見分享